一次创业教训多 二次创业更理性(一)
详细内容
大学未毕业却创业心切,曾群发邮件向朋友、老师及同学借钱;遭遇瓶颈后,第二次创业,他冷静、理性了很多。刚刚毕业两年多的程川,继续着他的创业故事。
两年多前的程川,还是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当时的他,因缺少创办公司的注册资金,向朋友、老师及同学群发电子邮件借钱,急于解决注册公司的燃眉之急。他当时筹办的海川网络科技(澄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川网络”)是首批入驻海南青年创业平台的唯一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
海南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王旭光介绍,程川在创办海川网络时,创业团队基本由同学组成,当时的同学们尚未毕业,因此,毕业后选择了其他的就业途径,创业团队也随之解散。同时,程川参加一些创业比赛,也获得一些名次和奖金,并通过奖金的补贴和公司正常的业务收入,使得海川网络基本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
“程川的风险防控能力很好,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能很好地预见一定的风险,从而降低可能出现的风险,实现公司的良好运转。”王旭光说,“起码他的第一次创业没有造成什么大的麻烦。”
回想起第一次创业的经历,程川感受颇多:“第一次创业的教训很多,比如资金的使用、团队的组建、项目的选择、产品的构建等方面。具体来说,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吸取这些教训后,第二次创业遇到同类的问题时,会更加冷静、理性一些。”
据程川介绍,虽然海川网络的业务运营足以支撑整个团队的运转,但公司的发展方向已完全背离最初的想法――他创办的不是策划活动的公关公司,而是有所创新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在遭遇瓶颈及慎重考虑后,程川决定转移创业的重点,开始创办新的项目。
“其实,我们在创业初期想的不仅是创办咖啡馆,而是希望创办‘创业孵化器’和提供创业服务的系统。但是,我们刚刚毕业,拥有的资源和经验不足,这时,正好了解到北京等地有人创办车库咖啡、3W咖啡等创新型的‘创业孵化器’,于是我们觉得可以从咖啡馆做起,并通过这个平台整合我们的资源。”当记者问第二次创业为何选择创办咖啡馆时,程川坦言。
程川似乎计划得很扎实:“第二次创业对社会资源、资本的积累是多元化的,我们在创业、投资的圈子里也有了一些资源。通过天使咖啡这半年来的实质运营,我们拥有的资源也较为充分,接下来会将重心转向‘创业孵化器’和投资领域。”据他介绍,公司将创办社会企业孵化器、海南微天使投资俱乐部等项目。
程川的计划和他现在的身份很契合:他担任海口在路上创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