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张扬的收购事件(一)
详细内容
中国最大汽车制造商如何改变中国企业大胆有余,谨慎不足的形象,让一场高度牵动英国政商两界神经的跨国并购,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典案例
长桥,一个方圆8平方公里、居住有3万多人口的英国中部伯明翰市郊小镇,是世界著名的罗孚汽车集团(MGRoverpuLtd.)最主要的生产基地。除了布满红砖建筑的罗孚厂区,带着漂亮花园的二层小楼遍布小镇。它所拥有的1万多劳动力中,绝大多数是在为罗孚工作或从事跟罗孚相关的事业。罗孚汽车优厚的薪水让这里的居民过着富庶宁静的日子,学校、公共设施都让人满意,在英国人眼里,长桥就代表罗孚,罗孚就是长桥的一切。
但随着今年4月中国的上海汽车工业集团(SAIC,以下简称上汽)宣布退出与罗孚的合作计划,不到一周时间,已经有120年历史的罗孚宣布进入破产保护程序。长桥的富庶宁静被彻底打破。
《环球企业家》记者在长桥看到,工厂的生产线停产已久,宽大的厂房一片漆黑。挂着2004年车牌的罗孚新车在罗孚直销基地寂寞地停在路边。附近的商店很多都关闭了,家属区里不少房子都插着“出售”的牌子。马路两旁的电话厅和电线杆上都贴着招工的启事――“你是不是罗孚的失业工人,请拨打电话……”。当地的职业介绍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罗孚破产以来,到中心登记注册的失业人员从1500人急涨到4000人。
而在此之前,这些工人都在翘首期待着从遥远的东方前来的救世主,罗孚的控股公司凤凰风险控股公司的董事会主席约翰・塔沃斯(JohnTowers)也一度向工人们灌输,罗孚与上海的合作已经是板上钉钉。
这的确是一场曾让国内外舆论刮目相看的收购:在给外国汽车制造商当了10年左右的学徒后,中国一些大型汽车公司正在开始的海外扩张计划总体而言还略显稚嫩,但上汽的大胆之举则一下子将近年来中国公司全球扩张的变速档提到了高档――在去年8月宣布收购韩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商双龙汽车的同时,它也正与英国的罗孚汽车集团展开了收购谈判,由此成为首家收购外国汽车商的中国汽车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