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梦想起飞--台湾“黑松”的故事(一)
详细内容
台湾历史最悠久的专业饮料企业―黑松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已经开始全力拓展大陆饮料市场,倾力打造它的大陆新梦。有梦想,就有未来。在近80年的漫漫旅程中,正是梦想带领黑松起飞、发展、壮大,成为如今台湾食品饮料业的翘楚。
一、梦想的诞生
1924年,在台北后火车站郑州路附近有一家生产“尼可尼可”的日本弹珠汽水厂,当时的日本经营者正准备结业回国。住在附近的张文杞先生就萌生了做汽水生意的念头。在他的发起下,张氏七位兄弟合股买下“尼可尼可”的生产设备,并于1925年成立“进馨商会”,生产“富士牌”弹珠汽水。这就是黑松企业的早期,也是张文杞先生梦想的启航之处。
由于“富士”具有深刻的日本烙印,张氏兄弟决定起用“三手牌”商标。直至1931年,“黑松”品牌被正式确定并使用。“黑松”源于张府门前一片葱郁坚贞的黑松林,以“黑松”为名,取其松柏常青,流芳恒远的含意。
二、为梦想打拼
直面洋品牌
1957年,全球饮料大亨--可口可乐公司在台湾投资成立中美汽水厂,开始在台生产可口可乐。自此拉开了黑松与可口可乐之间长达四十多年斗智斗勇的竞争态势。
无论是供应给驻华美军还是面向大众市场,可口可乐在台湾都以其高质量的包材,摩登的外观设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而此时的黑松也已不再是刚创业时那个只生产弹珠汽水的小工厂了,旗下拥有饮料市场上独树一帜的产品―“黑松沙士”。依靠沙士独特的口味与可口可乐顽强抗衡。但黑松包装上的缺陷与不足的确不容忽视。企业创办人之一、台湾饮料公会理事长―张有盛先生(张文杞先生的弟弟)特赴日本考察研究。回国后毅然决定投资几十亿新台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先后改良生产设备,改进包装材料,策划企业行销模式并投入人力研发新产品。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之后,黑松和可口可乐在可乐市场上平分秋色。但黑松沙士绝对是市场主流产品,独占约95%市场份额。另外黑松还不断推出果汁类、茶类、咖啡类等新口味饮品,以迎合消费者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