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王者之道:为每个钱包制造一辆车(一)
详细内容
通用汽车(以下简称GM)正面临1992年以来的又一次大危机。
2005年一季度,GM巨亏11亿美元,创13年来最高的季度亏损纪录,二季度,GM继续亏损2.86亿美元。
此前不久,标准普尔把GM的股票以及长期债券定位“垃圾”级别。GM从美国的英雄变成了“美国病人”吗?如果换成半个20世纪60年代的GM,他需要去忍受这样的尴尬吗?
在顾客的观念处于以大为美的时候,GM凭借独创的管理模式,被那个汽车业积极对外扩张的时代拥上了王座。而时世变迁,如今的潮流对汽车的理解侧重设计、是环保、是节能。尽管GM还是全球汽车行业当之无愧的王者,但来自市场、消费者、竞争对手和华尔街的压力正迫使GM变革。
什么是永恒的王者之道
GM的CEO瓦格纳看到,今天已经有足够多的厂商变得成功,并拥有了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日本企业拥有很大的竞争力,韩国制造商也在崛起,而欧洲车厂在某些方面也有优势。
“这几年GM做了很多努力,加快产品推出速度,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不能不这样做。”瓦格纳这样评价公司的转变,并断言:“今后市场上最终的胜利者,是能够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合适产品的厂家。”
过去几年GM在质量和省油等方面下了不少工夫。而更显著的一个转变体现在设计上,此前该公司的汽车被认为从总体上缺少独特的风格。在今年1月的北美车展上,负责GM全球设计业务的副董事长罗伯特・鲁兹卖力地宣扬起他们的设计,努力改变人们印象中GM粗笨的印象。
70岁的鲁兹是瓦格纳上任伊始请出山的,此人是克莱斯勒公司已退休的副总裁,被认为是汽车界的奇才。
但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GM第一季度的财报称,公司无法实现盈利的原因就在于产品缺乏吸引力。GM长期倚重SUV和卡车,而在油价攀高时人们开始关注油耗。GM旗下有8个系列89种汽车型号,每种的维护费用都很高,这就制约了新车型的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