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下一个 世界 500 强(一)
详细内容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建”)能成为下一个中国的世界500强公司吗?对于中建总经理孙文杰而言,这基本上没有什么悬念,因为中建2003年收入达756亿元,今年中建的增长率只要达到20%,就可以越过了《财富》世界500强约900亿元的门槛。自2001年孙上任以来,中建每年的增长都超过20%,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为429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今年如果不发生像非典之类的特殊事情,我们就能达到世界500强的标准。”孙文杰如是说。
与以前中国绝大多数的500强公司不同,中建来自海外的收入超过了20%,50%以上的利润来自海外业务。这一点也是孙文杰的骄傲。他曾经是中建下属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国海外集团的董事长,在香港工作了20年,一手建立了中建在香港的业务,目前香港是中建最大、最稳定的海外收入来源。从香港回到北京担任总经理之后,孙文杰提出了在2010年以前实现“一最两跨”的发展目标,“两跨”是跨入世界500强和国际10大承包商之列,“一最”即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集团。孙文杰尤其重视成为国际10大承包商,因为建筑在中国属于完全竞争行业,利润率极低,而且还面临着拖欠施工款的风险,而国际业务不仅利润率高,而且施工回款风险也低。
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建筑商,中建的海外业务拓展一开始便与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主要海外业务是为中国政府在海外修建使、领馆以及中国政府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援助工程。与政府联系的紧密性,从中建总部中建大厦坐落在北京三里河路就可以看出端倪,因为其北面便是中国建设部的办公大楼,事实上,以前中建就在建设部办公楼内办公,至今在建设部办公楼里仍然有中建的办公室。正是因为与政府紧密合作,中建迅速在160多个国家建立了营业机构,但多数营业机构并不能贡献利润。中建将这种海外经营称为“外交布局”。孙文杰上任之后,决定改“外交布局”为“商业布局”,对海外经营机构进行梳理整合,关闭了不能贡献利润的营业机构,重点培育一些亮点市场,如阿尔及利亚、新加坡和港澳等市场,并且力图在发达国家市场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