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PK宇通:胜者为王(一)
详细内容
“客车和重卡是2005年汽车行业的亮点”,年初,各家基金经理和券商研究员这样评述时,背后是宇通客车(600066)掌门人汤玉祥会心的微笑――他所掌管的宇通客车是市场公认的行业龙头,投资机构到访络绎不绝,公司股票深受二级市场追捧和认同。
半年多时间过去,宇通客车58.57%的中期净利润同比增长,确实没有让市场失望。然而,再次到访的机构老朋友们,却不约而同地向汤玉祥提出一个并不十分愉快的问题――“宇通如何评价对手的一系列整合,有何应对措施”?
让宇通客车如此棘手的,是他们的老伙伴金龙汽车(600686,前身为厦门汽车,简称厦汽)。这家中国最早的合资客车公司,在2005年里经历了一系列成功的“手术”。
3月10日,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下称“大金龙”)并入金龙汽车合并报表;4月25日,已经拥有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下称“小金龙”)的厦门汽车更名为金龙汽车,中国客车业著名品牌“金龙”二字出现在上交所股票交易行情中;6月7日,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下称:苏州金龙)股权结构之争,历时3年终有定论;8月1日,同为客车整车制造商的大小金龙、苏州金龙“三龙”整合后,净利润48.9%的同比增长,书写出一份上好的中期报表。
从上半年的经营数据来看,宇通客车净利润6678万元,远高于金龙汽车的4751万元。然而,2004年的产值数据,宇通客车33亿元,却低于金龙系40多亿元的总产值。
一边是较高的盈利,另一边是较大的产量;一边是高端的品牌定位,另一边是更长的发展历史。宇通和金龙不自觉间站在了行业龙头的PK台上,当然,至少在目前,这似乎并不是一个你死我活的舞台。
宇通奇迹
客车行业在资金和技术上的要求低于轿车和卡车行业,因而进入壁垒较低,行业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不高。目前,国内市场的客车品牌就有宇通、中通、金龙、亚星、上海申沃和丹东黄海等。其中,亚星客车是国内早期的客车行业龙头,后来亚星因为内部管理问题,逐渐走下坡路。其后的金龙汽车和宇通客车都有不错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