晟峰集团张松峰:“软实力”锻造硬品牌(一)
详细内容
日前中央电视台《财智人物》栏目对上海晟峰信息集团总裁张松峰进行了专访。其间,张松峰谈及了个人的成长历程,公司的创立及其品牌建设和发展的过程。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的更远,以下为该栏目文稿,邀您和我一起关注。
张松峰:“软实力”锻造硬品牌---专访上海晟峰信息集团总裁张松峰
在印度“班加罗尔”几乎每一个星期都会有新的玻璃钢材建筑拔地而起,在有的办公楼里,印度软件公司的员工在给美国或欧洲的公司编写特定的软件程序,而在另一些办公楼中,他们的同事在给欧美跨国公司运作后台支持系统。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已经准备好了参与全球知识型工作的竞争,世界的竞技场已经被夷为平地。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解说: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软件外包市场业务被印度收入囊中,在中印“龙象之争”中,印度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软件业,伴随着近年来我国软件外包行业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经被提高到了关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作为绿色产业代表的信息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振兴和增长的重要力量,而面对人民币升值、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产业链附加值过低等因素,我国软件发展的成本优势同样面临挑战!
张松峰(上海晟峰信息集团总裁):其实你规模相对越大,你的风险越大。特别是2008、2009年这两年其实我们面临很大的困境,这个不光是我们一家企业,整个软件外包行业都面临很大的困境,包括欧美的,包括日本的。
张松峰(上海晟峰信息集团总裁):因为毕竟和印度企业比的话,我们中国的很多企业,尽管在发展,从短期规模来讲,可能比不过它,包括现在印度很多企业,基本上都通过CMMI,他们很规范,做得时间比较长。不过总体来说,中国有这么多的内需市场,而且中国人比较会经营,有很多资本的方式。而且像中国集中了全世界很多资本,这个的话,在中期来看,我们肯定可以超过就是印度,当然也有可能印度作为我们中国的分包中心,他们做技术还是不错的,可以来帮我们适时做一些技,因为很多印度的公司现在也在中国设点,大的公司都在中国设点,那么设点,他们刚开始看重,就是要用中国人来做日本的业务,那么今后同时也要做国内的业务。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中国的公司,把一些有可能技术方面,我们中国人解决不了的东西,让他们来帮我们实施。这个也是可能在今后来说,不成为竞争,变成一个大的融合。
解说:在上海晟峰集团董事长张松峰看来,与其说是“龙象之争”,不如说是“龙象共舞”!有着“中国软件行业10大领军人物”称号的张松峰被业界认为是上海最具成长潜力青年IT企业家。
解说:2003年,张松峰带领15名员工创办晟峰软件公司,短短几年的时间,晟峰先后拿下日立、索尼等日本公司的订单,很快跻身国内对日软件出口最大企业之列。软件行业隐形冠军张松峰浮出了水面,汇聚了众人的目光,但对于张松峰来说,今日的从容不迫来源于多年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