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名人创业>邢雪森的“牛肉”梦想(一)

邢雪森的“牛肉”梦想(一)

详细内容

一头牛卖200万?

  有人曾这样给邢雪森算过一笔账:一头牛体重1000公斤,一公斤牛肉卖2000元,那么,一头牛就可以卖到200万。

  邢雪森的公司大连雪龙产业集团(下称大连雪龙)是一家集高档肉牛繁育饲养、屠宰加工、饲料加工、生物有机肥生产等于一体的农业企业,目前的肉牛总养殖规模达到1.8万头。

  不过,邢雪森并不认同这种算法。

  “一头牛去掉皮、内脏等,最后也就剩下约250公斤肉,但并非所有牛肉都能卖到2000元/公斤”,邢雪森说,不同部位,做不同用途的牛肉,价钱不一样,比如家庭用牛肉,比普通牛肉“只贵一点点”。

  但这不影响他对高档牛肉市场的信心。

  处理出口不合格稻草引出的一个产业

  今年50多岁的邢雪森,做过国家干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他下海搞出口贸易。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在日本每吨稻草的价格在300美金以上,而在中国,他们从老百姓那里收购,价格不过100-200元,中国百姓甚至把稻草作为废物烧掉。

  经过对日本市场的考察,邢雪森发现,日本人把稻草作为一种专门的粗饲料来饲养“河牛”。

  由此,邢雪森开始在东北三省专门收购稻草,经压缩、烘干后出口到日本。每年的出口量达20万吨,净利润有1个多亿。

  但随着出口量的增加,邢雪森逐渐发现一个问题:日本人对稻草的质量要求很高,他从农民手中收购的稻草每年有约2000吨达不到出口标准而不得不焚烧掉。

  后来,邢雪森就与太太商量,是否可以引进一种可以吃稻草的高档牛,来解决残留下来的稻草问题,同时开拓国内高档牛肉的市场。

  2002年,邢雪森从澳大利亚引进了黑牛的胚胎进行繁殖,很快就在大连繁殖出1万头黑牛。

  在2003-2006年间,大连雪龙养牛的业务“只有投入没产出,更谈不上利润”,因为从繁育品种、饲养、屠宰到出售牛肉,至少需要3-4年时间。

  但2007年,大连雪龙销售额达到7000万,2010年跃升至约5个亿,利润同比2009年增长了“2-3倍”。

  “我们制定的10年目标是,每年保持至少30%的增长”,邢雪森称。尽管增速很快,但目前,在国内的高档牛肉市场,大连雪龙还几乎是唯一的玩家。

  “这个行业需要竞争”,邢雪森希望把国内高档牛肉这个产业做大,而非仅仅做大一个企业。

  让更多人参与

  2002年至今,大连雪龙一直扮演了“全才”的角色:从育种到屠宰,然后再进行销售。

  “整个产业链非常长”,邢雪森认为,这会影响专业化的程度,而且公司的负担也就比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