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梁山泊集团取点“人才经”(一)
详细内容
“梁山泊集团”从一个区域性公司成为天下共知的知名企业,是在王伦、晁盖和宋江三位董事长手里相继完成的,最终在第三任董事长宋江手里被某大型垄断国企兼并。在这个过程中,人才生发、聚集、离散、凋零,令人感叹唏嘘之余,也留给我们许多关于用人的思考。
王伦时代:保守的用人策略
王伦较早地进入这个行业,当时市场竞争还不太激烈,先发优势让王老板很快占据了地利??水泊梁山,并逐渐建立起在局部市场的优势地位。这个状态基本 上达到了王老板的想象极限,因其很清楚自己的驾驭能力。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小富即安、忙里偷闲倒是真的。也正是在这种思维和心态支配下,企业人才结构基 本上维持着初创期的状态,多年没什么变化。王伦和几位亲信维持着山东市场老大的位置,眼下的小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但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就在于不进则退,市场容不得躺在原地的享乐者。问题很快就出现了:某大型集团的技术总监林冲因为和上司严重不和,转而投奔梁山泊 集团。有高级人才加盟,看似是好事,却引发了梁山泊领导层之间小小的波澜。王伦起初不肯接纳林冲,他的算盘很简单:“我没十分本事,杜迁、宋万武艺也只平 常。如今争添了这个人,他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倘着被他识破我们手段,他须占强,我们如何迎敌?不若只是一怪,推却事故,发付他下山去便了,免致 后患。”在杜迁、宋万、朱贵的劝说之下,王伦也只好暂且收起叶公好龙的本相,勉强接纳,但心里总是担心着水大漫过桥。
树欲静而风不止,另一个更强有力的新生代力量晁盖团队强力要求加盟梁山泊。话说这个晁盖早年带了一帮弟兄自主创业,挑战市场老大却惨遭围|攻,导致落 荒而逃,加盟梁山泊也是不得已的选择。重组方案谈了几轮,在王伦心里根本容不下晁盖团队,可晁盖却紧紧盯上了梁山泊的地利,于是就和林冲达成了协议,双方 联手发难,最终王伦被迫交出了企业控制权。
判曰:有些老板只会躺在功劳簿上,满足于现状,失去进取之心,可是高管团队、员工却不可能接受停滞不前的企业,市场也不会给这样的企业留下生存的空间。因此,老板应以明晰的发展战略吸引、集聚人才,否则就会像王伦一样被他人取代。
晁盖时代:奠定人才优势
早年自主创业的晁盖志向远大、野心勃勃、作风强悍,眼睛里盯的都是大生意。也正是凭着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身边集聚起一群死党。在这个团队 里,晁盖是领导核心,吴用是COO(首席运营官),阮氏兄弟在产品研发、营销和生产上各抓一摊。正是依靠这个班底,晁盖团队赚得第一桶金,尽管之后输得血 本无归,却能够在闪转腾挪之间促成王伦团队倒戈,一举获得梁山泊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