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运作管理>从和尚分粥谈起机制的选择与创新(一)

从和尚分粥谈起机制的选择与创新(一)

详细内容

有一个寺院长期经营不善--总是僧多粥少,每到开饭时,和尚们一拥而上,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粥被挤翻了。大家都挨饿。

  评析:这是一种典型的大锅饭的吃法,在没有任何机制保障的情况下,大家的选择只能是尽可能地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人的本能的选择,在满足自我利益的同时再考虑别的事情。在这样的状态之下,弱肉强食是一种很明显的一种生存状态:那些身强力壮的总是能多吃一些,身体稍微弱的就只能少吃,最坏的一种状态就是粥被挤翻,大家都没有吃的。

  我们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也经常会有这种想象的出现,人们对于那些处于各个边缘地带的工作总是妄图通过吃“大锅饭”来解决这些问题,结果到最后将一些原本很简单的事情不得不又创造出一个部门来管理协调它。这种状态的存在百害无一利。

  这种状态持续了没有很长的时间,和尚们发现这种状态不能够再持续下去,于是,和尚们推荐了一位长者分粥。这位长者大权独掌,负责全权分配。为能多分点粥,一些和尚开始溜须拍马,加上平时相互关系就有厚薄,分粥者把粥分的多的多,少的少。饿得受不了的和尚提议轮流分粥。这下可好,轮到自己分时撑个半死,他人分时饿得发昏。

  评析:在个人垄断的情况下,产权制度根本不可能很好地得到执行,若能够执行,也是在垄断的个体下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状态下进行的一种掩盖了不平衡的一种产权。当产权的制定者的权力被产权的权力执行者侵害时,往往采取一种新的产权的制度。在这段故事中,单个产权的危害大家可以从单个人(垄断)的结果上看出来。

  我们在实际中谴责垄断也是这个原因,可能因为垄断的原因,所以一些企业可以通过与那个“分粥的长者”的关系的亲近等原因拿到大多数企业通过正常渠道无法拿到的价位的产品。这种现状的存在导致企业产生不公平的竞争,将会导致一些企业的困境。例如,微软进入中国对于某个电脑厂商据说一套操作系统最低可以以300元人民币供应,而对于别的企业却要数以千计。这样的结果会公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