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大公司”到“做伟大的公司”(一)
详细内容
如何从“大公司”做到“伟大的公司”?这无异于一个天问,本身并没有答案,而寻求答案的本身,却会使强者反观而汗颜,弱者自信而有力,恰如对生死的求解,令人脱胎换骨,接近彼岸。过去的20年(1984-2004),中国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而迈入下一个20年的他们,正陷入集体的迷惘,又处于一个新的起点。(参见《21世纪商业评论》周年特刊)如何成就从不错(good)到伟大(great)?这需要中国企业集体的追问。
2005年11月8日下午2时30分,首届中国商业思想论坛暨《21世纪商业评论》周年庆。由《21世纪商业评论》编委吴伯凡、张翔、袁卫东,锡恩公司总经理姜汝祥主持了现场对话,《21世纪商业评论》执行主编刘晖代表编委会阐述了首届中国商业思想论坛暨《21世纪商业评论》周年庆的缘起与命题,并介绍了从创刊时的“当仁不让”到现在的“周年而立”的一年时间里,《21世纪商业评论》对“商业思想、中国案例、原创精神”的追求与努力。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郁亮、蒙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万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巍、远大空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跃,微软公司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SAP中国副总裁栗树和、百度公司副总裁梁冬、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TV2策划人胡泳参与,发起了这场追问。是为21世纪北京圆桌论坛第63期。
“我们还不是伟大的公司”
《21世纪》:在座的各位觉得自己的公司是伟大的公司吗?
王巍:万科、蒙牛、远大都是很伟大的公司。他们都是从边缘产业中形成的黑马,地产、奶、空调,都是中国非主流的行业。
郁亮:这个礼拜我们要去新加坡领取福布斯颁发的小型企业奖,我们离大就很远,离伟大就更远了。
万科21年了,算是比较早的企业了,但是从实力、规模、社会影响各方面还不成熟。今年是第三个十年的开始,是准备颠覆的一年。过去中国企业20年太好过了,所以做什么都能够成功什么,由此也激发了很多人的雄心壮志。所以这一点意义上来讲,最大的敌人是总裁,中国太多的总裁都有太多的雄心壮志了,以至于很多企业都想尽早成为世界五百强。但事实上,进入五百强也未必是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