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的主心骨在哪里?(一)
详细内容
新浪命运折射出的是中国企业做大必须面对的问题企业控制权制衡机制的缺失
新浪又成为传言中的被收购者。
新浪+盛大+TOM?Google入局?这比去年未能实现的新浪+盛大猜想,更能让人为之莫名激动。
如果说TOM通过收购超过20%的股份就能控制新浪,为什么已经持有19.5%的盛大没有这么做?增持股份至20%以上,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资金上并无困难。仅仅是盛大不愿吗?真正的挑战在于,对于任何想入主新浪的人,核心问题是如何控制其董事会,而不是简单地成为第一大股东。
因为新浪有着特殊的资本结构。王志东为了快速发展,在创建初期便迅速稀释新浪股权,使之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中股权最为分散的一家。自认为能够控制董事会的王志东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被企业政治斗争经验丰富的段永基赶出新浪。新浪从此没了主心骨,各种资本的传闻一直围绕在它身边。
于是,在资本操纵下的新浪管理层变动频繁,也曾做过很多业务发展尝试拍卖、即时通讯、在线旅游服务、网络游戏、搜索等,但没有特别值得说道的业绩,似乎只是为了避免被认为是无为而为之。在核心的媒体业务上,并不显山露水的搜狐已是现实的威胁,2005年其广告营收达7090万美元,新浪仅超过它约20%。新浪目前推出的名人博客服务,以及越来越多的原创内容、视频内容,无一不是为了加强核心业务,凝聚赖以生存的人气。
但在新浪回归核心业务的过程中,分散的股权结构是一大隐患。王志东之后的新浪董事会以资本家为主导(同时又没有控股者),他们的目标是追求资本获益最大化,这与业务最优化的企业经营目标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结果管理层要么无所适从,要么经营行为短期化,企业很难集中资源专注于长期策略,核心业务价值得不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