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八年级地理教案>2014年八年级地理下册考点(新版)

2014年八年级地理下册考点(新版)

详细内容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2、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和划分的主导因素:
区域界线主导因素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气候
西北地区与其他两区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季风
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地势、地形

3、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比较:
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南方(秦岭淮河以北)
1月平均气温低于0°C高于0°C
年降水量小于800mm大于800mm
耕地旱地水田
农作物小麦、花生、甜菜水稻,油菜,甘蔗
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到三熟

4、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比较: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特征干旱高寒
河流多为内流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长江、黄河、澜沧江等
牧业内蒙古温带草原牧场(三河马、三河牛;宁夏滩羊)新疆山地牧场(细毛羊)青海和西藏高寒牧场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农业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河谷农业

第六章 北方地区

一、区域特征
1、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2、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二、东北三省
1、冷湿的自然环境:东北三省气候冷湿,这里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区域,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促,气温不高。
2、重要的农牧业基地:东北三省农业结构比较完整,种植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地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畜产品基地。
3、转型中的工业基地:
(1)、新中国成立以后,东北三省依托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和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发展了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被誉为“重工业摇篮”;
(2)、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资源日趋枯竭、产品结构单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等原因,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滞缓;
(3)、针对东北三省工业发展滞后的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三、黄土高原
1、全球最大的黄土区: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2、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地表破碎,千沟万壑。黄土质地疏松,地表缺少植被保护,再加上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3、综合治理:(1)、植树、种草等;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杜绝过度放牧等。
4、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尤为丰富,多为露天煤矿,被称为“乌金高原”。
5、生机焕发的黄土地: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草)等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使得黄土高原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首都北京
1、自然环境概况: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端,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
2、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首都。
3、著名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现代化大都市:(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2)、规划建设重点功能区:包括中央商务区(CBD)、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等;
(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关村科技园区。
5、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四合院的存废、人口迅猛增长、沙尘暴天气、水资源匮乏、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
第七章 南方地区

一、区域特征
1、山青水碧 物产富饶:
(1)、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密布,素称“江南水乡”和“鱼米之乡”。
(2)、本区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油菜、甘蔗、茶叶是主要经济作物。
2、通江达海 经济发达:本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制造业发达,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

二、长江中下游平原
1、区位条件优越: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临黄海和东海,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贯通东西。
2、鱼米之乡:
(1)、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2)、长江中下游平原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为淡水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成为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3、沿江分布的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4、沿江工业走廊:
(1)、钢铁工业走廊:上海宝山、湖北武汉等钢铁工业基地;
(2)、汽车工业走廊:武汉、南京、上海等汽车工业基地;
5、保护母亲河:为保护我们赖于生存的“母亲河”,必须坚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碧。

三、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1、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珠江三角洲利用紧邻港澳优势,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先进经营管理方式,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2、香港特别行政区:
(1)、位于我国南海沿岸,珠江口东侧,由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等组成;
(2)、美誉:“购物者天堂”、“东方之珠”、“美食天堂”;
(3)、经济支柱:旅游、金融、贸易、服务业等;
3、澳门特别行政区:
(1)、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包括澳门半岛、?仔岛、路环岛等;
(2)、美誉:“海上花园”;
(3)、经济支柱:旅游博彩业等;
4、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前店后厂”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四、台湾省
1、一水相连的美丽宝岛:
(1)、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2)、组成:全省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岛屿组成。
(3)、地形与河流:以山地为主,浊水溪是最长的河流。
(4)、气候:中部、北部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海沿海为热带季风气候。
2、富有特色的出口导向型经济:
(1)、生物资源:森林、樟脑“森林之海”;水稻、小麦“海上米仓”;甘蔗“东方甜岛”;、香蕉、菠萝、柑橘“水果之乡”。
(2)、矿产资源:“东南盐仓”。
(3)、出口导向型经济:60年代以后,台湾积极吸引外资,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4)、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新竹高科技工业园区,被称为台湾省的“硅谷”。
3、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台湾岛原与大陆相连,台湾的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
4、城市:台北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省第一大城市;高雄为全省最大工业中心和最大港口。
5、民族:汉族占98%,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第八章 西北地区
一、区域特征
1、干旱的自然环境:西北地区地处大陆内部,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
2、草原与牧场: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广大,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分布区。
3、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1)、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2)、再加上过度放牧等原因,许多地方发生了土地退化现象,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3)、治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限制过度放牧等;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绿洲农业:新疆利用高山积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等;
3、特色农产品:哈密瓜、葡萄、番茄、啤酒花等;
4、新兴的能源基地:新疆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是我国新兴的重要能源基地。

第九章 青藏地区
一、区域特征
1、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2、“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3、高寒农牧业:
(1)、青藏地区草原面积广大,畜牧业是本区主要的生产方式;
(2)、主要畜种有牦牛(高原之舟)、藏绵羊、藏山羊。
二、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
1、生态环境保护:
(1)、问题: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使高原牧区草场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生态问题突显;
(2)、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以桥带路、草皮移植等;
2、资源开发:煤、铁、钾盐等,另外青藏地区还拥有开发潜力巨大的水能、太阳能和地热等清洁能源。

第十章 我国的海洋国土
一、辽阔的海域
1、世界海洋大国:我国是世界海洋大国,近海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2、漫长的海岸:我国大陆海岸漫长曲折,全长1.8万多千米。
3、众多的岛屿:
(1)、我国拥有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6500多个,绝大部分分布在东海和南海海域;
(2)、台湾岛和海南岛分别是我国第一和第二大岛屿,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
(3)、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附近的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二、海洋利用与保护
1、海洋资源及开发:我国辽阔的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海底油气资源、航运资源、空间资源和景观资源等;
2、海洋环境的保护:由于对海洋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过度利用,某些海洋工程建设和管理不当、人工废弃物的倾倒等原因,使得我国部分海域遭受巨大污染。因此,保护海洋环境刻不容缓、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