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八年级地理教案>地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地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详细内容

地理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学习目标】;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重点难点】;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学习过程】;一、学案自学;自学课本44-55内容,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省区之间以黄河干流为天然界线的是();A.青海和甘肃B.宁夏和内蒙古;C.陕西和山西D.山东和河北;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游
【学习目标】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44-55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省区之间以黄河干流为天然界线的是( )

A.青海和甘肃 B.宁夏和内蒙古

C.陕西和山西 D.山东和河北

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反映了下列哪个地方的情景?( )

A.黄河上游 B.黄河下游 C.黄河中游 D.长江下游

3、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的主要原因是( )

A.下游是地上河 B.下游地区都丘陵、山地

C.下游地区降水量较少 D.下游地区用水量大

二、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成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班级展示

小组选代表发言。

四、质疑探究

听完小组发言,提出的疑惑问题,由其他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让学生再次探究,

教师适时点拨。

五、自悟自得

1、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

六、测评反馈 读上图回答:

(1)长江发源于____________山脉,最后注入________海,是我国第____大河。

(2)图中序号代表支流名称是: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 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

(3)图中字母代表的水电站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__

长江上游和中游分界点是宜昌,C是__________,它是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

七、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

国情特点。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60-64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以下几项内容中,哪一项不是自然资源?( )

A.空气 B.鱼 C.水 D.书本

2.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C.阳光、土地、水、草原

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

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气候资源

4.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有( )

A.土地 B.水 C.森林 D.矿产

二、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成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班级展示

小组选代表发言。

四、质疑探究

听完小组发言,提出的疑惑问题,由其他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让学生再次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五、自悟自得

1、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

六、测评反馈

在下列图片下的横线上填出相应所属或所利用的资源类型。(4分)

①瑶山鳄蜥 ②龙滩水电站

资源 资源

③锰矿 ④罗汉果

七、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学会以土地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

国情特点。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65-72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 )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半干旱区 D.干旱区

2.我国耕地面积较小,人均耕地不足。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你认为应该( )

A.多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B.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把草原、山坡开垦为耕地

D.围湖造田,围海造陆

3.近年来北方冬季频繁发生沙尘暴,这是什么现象发展的表现?( )

A.水土流失 B.荒漠化

C.气候骤变 D.乱占耕地

4.下列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

B.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C.农村新建的居民的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二、小组合作;交流自学成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三、班级展示;小组选代表发言;四、质疑探究;听完小组发言,提出的疑惑问题,由其他小组解决,解;五、自悟自得;1、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六、测评反馈;1.对我国土地资源描述正确的是();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没有后顾之忧;B.我国人均



B.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

C.农村新建的居民的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

二、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成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班级展示

小组选代表发言。

四、质疑探究

听完小组发言,提出的疑惑问题,由其他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让学生再次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五、自悟自得

1、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

六、测评反馈

1.对我国土地资源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没有后顾之忧

B.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丰富

C.我国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

D.我国难利用的土地资源比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多

2.我国水稻种植相对集中分布在( )

A.长江以南 B.黄河以南

C.秦岭―淮河以南 D.阴山―辽河以南

七、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

2.在学习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图表资料分析水资源特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培养他们树立珍惜水资源的思想观念,促进他们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2.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途径。

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自学课本75-81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 )

A.江河湖泊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大气水 D.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北方多,南方少 B.西北多,西南少

C.南方多,北方少 D.东北多,西南少

3.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

A.兴修水库 B.节约用水

C.跨流域调水 D.开发地下水

二、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成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班级展示

小组选代表发言。

四、质疑探究

听完小组发言,提出的疑惑问题,由其他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让学生再次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五、自悟自得

1、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

六、测评反馈

1.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

A.输水线路较短

B.人口少,最为经济

C.可以利用已有河道及天然湖泊

D.南高北低方便引水

2.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是( )

A.三江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七、课后反思

D.东南丘陵

【学习目标】

1、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和重要的铁路枢纽。

2、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六纵三横”中的枢纽名称和位置 难点: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阅读教材P86-97完成下列问题:

1、交通运输的含义:利用 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就是交通运输。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中,仅 没有铁路运行。

2、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干线 六纵:京哈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干线 三横:大秦―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二、小组合作

1、铁路枢纽:南北干线和东西干线 或 处形成许多重要的铁路枢纽。

2、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向着 化、 化及 调度、通讯、信息设备 化方向发展。

3、我国铁路的 、 、 均居世界第一。4、我国的公路

交通网由 、 、 组成

三、班级展示

1、我国铁路、公路、航空的分布特点:东部 ,西部

2、影响的因素 东部:人口 ,地形 ,经济 西部:人口 ,地形 ,经济

3、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四、质疑探究

1.经过郑州的铁路干线是( )

A.京广线、陇海线

C.京沪线、陇海线 B.焦柳线、陇海线 D.京九线、陇海线

2.跨越黄河下游的铁路线是( )

A.京包线 B.京哈线 C.京沪线 D.焦柳线

3.下列铁路线与海港相连的是( )

A.湘黔线 B.浙赣线 C.陇海线 D.贵昆线

4.陇海线与京广线的铁路枢纽是( )

A.石家庄 B.郑州 C.武汉 D.广州

五、自悟自得

六、测评反馈

七、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1、说出农业的组成和农业的重要性;2、运用资料,联系实际解释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3、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情感和态度,明白可持;重点:用事实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难点:如;阅读教材P98-107完成下列问题:;1、利用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2、农业分为、、、等部门;3、农业为人类提供衣、食、住等,还给工业生产提供



【学习目标】

1、说出农业的组成和农业的重要性。

2、运用资料,联系实际解释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情感和态度,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用事实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阅读教材P98-107完成下列问题:

1、利用 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 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2、农业分为 、 、 、 等部门

3、农业为人类提供衣、食、住等 ,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 和 ,它是国民经济的 。

4、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粮食,蔬菜来源于( ) A.种植业 B.林业 C.牧业

D.渔业

5、读“我国粮食作物分布图”,小麦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季风区 C.秦岭-淮河以南

B.秦岭-淮河以北 D.西南地区

二、小组合作

1、举例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实际解释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3、根据“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发展农业生产的原则,说说我们家乡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三、班级展示

1.读“我国棉花生产分布图”,棉花主要分布在( )

A.秦岭-淮河以北 B.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和东南丘陵 C.华北平原、淮北和x疆

D.x疆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

2.以下为油菜、冬小麦、茶叶、水稻四种农作物集中产区示意图,说法是正确的是( )

A.①油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茶叶 B.①水稻②冬小麦③茶叶④油菜 C.①茶叶②油菜③水稻④冬小麦 D.①茶叶③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四、质疑探究

1.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 )

A.冬小麦 C.棉花

B.甜菜 D.甘蔗

2. 根据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的原则连线

(1)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 a.牧业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b.林业 (3)降水少,牧草生长良好 c.渔业 (4)河湖较多 d.种植业 五、自悟自得

六、测评反馈

1、南稻北麦 (界线: 岭―― 河)

2、东耕西牧 (界线: 毫米的等降水量线)

3、形成农业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各地具有不同的 条件和 条件

七、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2、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区、工业城市的分布。 3、了解我国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的主要工业区和工业中心 难点:我国工业的发展前景 【学习过程】 一、学案自学

1、把采掘 、对 和 进行加工,为国民经济

各部门提供 、 和 ,为人民提供 的产业称为工业。

2、工业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 部门。 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3、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沿 、沿 、沿 、沿 分布。 二、小组合作

1.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快捷、便利的交通 B.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 C.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D.稳定的较大比重的军事订货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 A.原有工业基础好

B.能源资源丰富

C.高等教育发达 D.紧邻香港、东南亚,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 三、班级展示

比较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析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

四、质疑探究

对图中五个沿江城市描述正确的是( )

A.除南京外,其它城市都有汽车工业

B.不是依靠河流,而是靠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是攀枝花市 C.对长江流域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城市是重庆市 D.上海成为钢铁基地的原因是原材料丰富 五、自悟自得

六、测评反馈

下列对沪宁杭工业基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各种资源十分贫乏B.是新建起来的工业基地;七、课后反思;



A.该区各种资源十分贫乏 B.是新建起来的工业基地 C.区内有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D.其发展优势不太明显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