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二)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二)

详细内容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二)

第四章,物态变化
1要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他的量程,或者说要看清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然后看清他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这样才能正确地测量所测得温度,并不会损坏温度计。
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
(1)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侵入被测得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 温度计玻璃泡侵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书。
(3)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的温度。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均不允许甩)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3楼
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6熔点和凝固点
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反之,是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9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继续加热,熔化过程才能完成,这表明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吸热。反过来,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也要吸热和放热,但是温度在变化。
10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蒸发和沸腾时汽化的两种方式。
加快蒸发的方法:
1:提高液体的温度。
2提高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3增大液体蒸发面积。
增大压强,使汽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体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物质叫凝华。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的现象。
2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5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比原子小的多,原子核的半径大约只有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直径为100m的大球,原子核只相当于一颗绿豆大小。
6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荷运动。
7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电荷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8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 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
9把正电荷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0 电池,发电机都是电源,灯泡.电动机.门铃都是用电器。电源,用电器,再加上导线,往往还有开关,就组成了电路。
11 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12 画图时如果把电池,电灯等物体原样画出来,即麻烦又不清楚,所以我们常用的符号代表他们,这样画出来的就是电路图。
13 两个小灯泡首尾相连,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串联的,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并联。
14 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他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15 这些设备中,电流很小,这是我们常用一个比较小的电流单位――毫安,它等于千分之一安培。
16 还有一个更小的电流单位――微安,他等于千分之一毫安,或者说等于百万分之一安培。
17 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
(1) 明确电流表的量程,即可以测量的最大电流,也就是说,表针指到最右端线时电流是0.6A还是3A,
(2) 确定电流表分度值,即表盘的一个小格代表多大的电流。例如,如果电流表的量程时3A,表盘上从0到最右端共有30个小格,那么每个小格就代表0.1A。
(3) 接通电路后,看看表针向右总共偏过了多少个小格,这样就能知道电流是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