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学案
详细内容
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教师寄语】课堂是知识的超市,展示是生命的狂欢。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2.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能进行简单测量。
3.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长度的测量是本节的重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是本节的难点。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目标一 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1、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写出你的一种测量方法:………………………………………………………………………………,如果请一高一矮的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结果相同吗? 。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必需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国际单位制。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是 。下图是其它常用单位及单位换算。
3.单位换算: 70Km=……………………………………mm 90nm=……………………………………m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目标二 测量长度
3、常用的长度的测量工具是 。
4、使用带有刻度的测量工具时,都要先做到“三观察”:(一)观察零刻线(请用红色笔在下图标出);(二)观察量程:即测量工具一次所能测量的范围,下图刻度尺的的量称为………………………;(三)观察分度值:即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也就是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下图刻度尺的的分度值为………………………
5、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方法点拨:记住“四个对”)
①选对:根据测量要求,会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②放对: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边沿对齐,有刻度的一侧与被测物体的边沿对其。(记住“两个对齐”)
③读对: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对: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三者缺一不可。准确值=格数×分度值,估计值是不满一格而估计出来的值。如右图,A尺准确值为18×1cm=18cm,估计值为0.3cm,结果为18.3cm。B尺准确值为 × =……………,估计值为 ,结果为18.26cm。(这是重点,一定理解)
目标三 实验探究 测量教科书长度
6、由于估计值的存在,使得测得的数值与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就叫………………,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和错误不同,错误是由于人为因素操作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减小误差的主要方法是多次测量求 。
7、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填入表中。
目标四 测量时间
8、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其它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单位换算是1h = ……………………min = ……………………S。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1.一位同学测量了两物体的长度,忘了写单位,请你帮他填上:小明的身高为1.60_____;一层楼高为30____;
2.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勿忘草花瓣的花粉,其颗粒直径只有0.006毫米,合 微米,是迄今发现的直径最小的花粉粒之一。
3.同一长度的四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7.2mm、25.3mm,其中有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
4.如图所示,用两根刻度尺甲、乙分别测同一物体长度,甲尺的读数是 ,乙尺的读数是 ,造成测量值不同的原因是 。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