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复习基础过关题
详细内容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一、选择题:
1.如图1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2.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湖光映彩霞”一――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凝水浅”一――光的折射现象
C.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D.“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3.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4.某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cm处的主光轴上,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5.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2所示,此时
A.a为物距
B.b为焦距
C.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
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
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6.图3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7.如图4是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近视眼
8.图5中,人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 )
A.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B.实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C.虚像,能用光屏承接
D.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9.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视力正常的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而言( )
A.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B. 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10.图6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A. 图甲和图丙
B. 图乙和图丙
C.图甲和图丁
D.图乙和图丁
二、填空题:
1.如图7所示,小丽同学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表明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 。
2.风景旖旎的镜湖,各式现代建筑环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如图8所示,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_所形成的________ (选填“实像”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 是因为建筑物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___________进入了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可用来矫正___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
3.从圆形金鱼缸的侧面观察缸内水中的金鱼,看到的是金鱼正立的、_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_(填“实”或“虚”)像。
三、作图题:
1.如图9所示,A0表示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砖上表面的一束光,请大致画出这束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
2.如图10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
3.请完成图11中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1.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2.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她按如图12装配仪器 (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2倍焦距处) ,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
(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 调(填“上”、“下”);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填“左”或“右”);
(3)若想从光屏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可将物体放在 点(填字母符号)。
3.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⑴小明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F点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如图13所示。试作出这一过程的光路图。
⑵请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的焦距:f= cm。
⑶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14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 。调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描述这个像的特点: 。
⑷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填 “远离”或“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