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拉萨的天空》课堂导学设计
详细内容
19 拉萨的天空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2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清丽、俊逸,却又不失厚重;想象丰富、奇特,笔法灵活多变,并综合运用了比喻、比拟、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3把握重点:
作者是怎样描写拉萨的天空和朝拜者的?
(一)对拉萨的天空的描写:
1.多个形容词。如:湛蓝、深邃、鲜活……
2.多种修辞。如:比喻、夸张、引用。
3.利用通感。如: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它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
4.直接具体描写。如:拉萨天空的蓝色是属于那种纯粹得淋漓尽致、无拘无束的色彩。
5.间接衬托。白云、草地、布达拉宫。
(二)对朝拜者的描写:
1.行动描写。如:他们全身伏地,朝圣拜佛,一步一磕头……
2.神情描写。如:满脸的沧桑。
3.服饰描写。如:这些朝觐者的手上戴着皮套,两个膝盖上扎绑着护膝。
4.细节描写。如:衣褶里雪霜搅和着的沙尘。
5.语言描写。如:拉萨!我的亲娘!
4攻克难点:
拉萨的天空和天空下的朝拜者有什么特点?对藏族少年的描写,体现了什么?
拉萨的天空湛蓝、清澈,能净化人的灵魂;天空下的朝拜者,虔诚、质朴,震撼人的灵魂。对藏族少年的描写,体现了文成公主在藏族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体现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团结。
5质询疑点:
本文采用对称的结构,前三段描写拉萨天空的湛蓝和布达拉宫的壮丽,后三段描写朝圣少年、金顶和蓝天。为什么这样安排?
因为作者融情于物,借物抒怀,用自然环境衬托人文环境,是自然环境与人的美好的心灵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