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澳大利亚说课稿
详细内容
澳大利亚 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七节的内容。在内容的编排上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了条件。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较感兴趣于有“挑战性”的任务等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创设
问题
情境
,
引出
课题
。
问题1:大家喜不喜欢旅游?都喜欢到什么地方去?问题2:我这里有个神奇、美丽又富饶的国家,大家想不想去看看?(课件:澳大利亚风光视频片段)引入课题――《澳大利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它那绚丽的风光,开始我们的澳大利亚之旅吧!学生自由回答。学生观看视频片段,对澳大利亚有个初步了解。1、激发学生兴趣。2、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对澳大利亚的探究渴望。(二)
新
课
讲
授⒈
拥
有
一
个
大
陆
假如有个同学想在暑假时去澳大利亚旅游,你来给他当导游,那么从地理的角度,你应该让他知道:1、澳大利亚的位置在哪里?出发时衣服应带多少?应采用何种交通工具去?(了解澳大利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提供给学生大洋洲政区图和澳大利亚轮廓图。2、澳大利亚的人口情况怎样?(总人口1918万人,总面积774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1918万人/774万平方千米≈2.5人/平方千米――地广人稀)哪里是澳大利亚人口最集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区?(课件: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东南沿海地区)为什么?与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有没有 关系?(提醒学生阅读相关地图,课件:澳大利亚气候图。)3、哪些城市最值得一游?(课件:堪培拉,悉尼风光及悉尼歌剧院)4、回来时,你准备给家人带什么礼物?学生分成8个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所给的地图、资料,解决问题,并派出各组代表来阐述。人口集中东南沿海的原因:1、气候条件:受来自海洋的暧湿气候影响,温暖湿润;2、交通条件: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3、历史和经济:英国移民首先到达地,开发时间早。通过学生当导游,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体现课改基本理念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趣味性,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家人带礼物,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⒉
低
平
的
地
形
(课件:澳大利亚地形图),提问:在这张图上你都发现了澳大利亚的哪些信息?请根据图中的高度表绘制一张“澳大利亚大陆沿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学生分组合作绘制地形剖面图,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并派代表谈谈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1、东部山地――大分水岭(海拔:800――1000米);通过图图转换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学会互相合作的能力。新
课
讲
授⒉低
平
的
地
形
(课件:中部的大自流盆地――联系生活中的喷泉。)让学生做“井水自喷”的实验,并分析自流井的成因。(课件:“井水自喷”原因的视频。) 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海拔小于200米);3、西部――低矮高原(海拔:200――1000米)。学生分组做“井水自喷”实验。(材料:U型橡皮管一根,水,针),实验分三种情况:皮管水平状、皮管向上拱、皮管向下弯曲。小组讨论自流井的成因。实验目的: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研究活动。⒊
古
老
的
动
物
(课件:澳大利亚国徽图)引导学生观察澳大利亚国徽图上的两种特有动物――袋鼠和鸸鹋,并告诉学生澳大利亚还有很多其它大陆没有的千奇百怪的生物,如鸭嘴兽、树袋熊、针鼹等(课件显示动物图片及资料:澳大利亚特有植物12000种,其中有9000种是其它大洲没有的,占植物总数的75%;有鸟类650种,其中450种特有,占鸟类总数的69%;全球有袋鼠动物150种,南极洲只有几种,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所以澳大利亚素有“古生物博物馆”之称。)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生存的原因。(课件:大陆漂移动画,观察动画回答:(1)澳大利亚大陆 大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3)南极大陆也长期孤立存在,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特有生物?)(1)约在6500万年以前;(2)自然环境比较单一,生物的进化速度减慢,这些动物又没有生存的天敌,就能够生存至今;(3)南极大陆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让学生初步学会从学习发现 地理问题,并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作出判断。讲
授
新
课
⒋
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骑
在
羊
背
上
的
国
家
(课件:羊毛衫上的“100%澳毛”字样)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这些羊毛衫全部是利用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毛织成的。澳大利亚现拥有近1.5亿只羊,大部分为美利奴细毛羊,美利奴细毛羊具有毛长、毛质好、产量高等优点,澳大利亚的羊毛出口量占世界市场近70%的份额,每年为澳大利亚创造280亿澳元的财富,被称为“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课件:“澳大利亚养羊业”视频及“澳大利亚养羊业占世界的比重柱状图”。)提问:能否从地形、气候和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分析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绵羊最多国家之一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思考:①草原肥美,分布广;②地下水丰富;③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④羊群无天敌;⑤挑选优良品种。从生活引入,培养兴趣。让学生明白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义。坐
在
矿
车
上
的
国
家
(课件: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分布图)有一位富商,听说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便有去澳大利亚投资的意向。假设你是澳方招商引资代表你将如何进行招商引资?请你参考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分布图,重点从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这些方面进行 介绍。(铝土矿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铁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小组讨论,每组选一名学生扮演澳方招商引资 代表,畅谈本组的见解。强调角色体验,锻炼学生的胆量及语言表达能力。(三)
反
馈
练
习
思考题:1、澳大利亚悉尼的房屋,哪一面朝阳?七月份到悉尼旅游,是否适宜游泳,为什么?2、能不能将澳大利亚的草原开垦为耕地发展种植业?为什么?3、如果澳大利亚东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地,将对气候、人口分布及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学生自由选题,答题,进行总评,选出优胜组。1、培养知识迁移能力。2、让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和可 持续发展 观点。3、换角度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发散思维。(四)
课
堂
小
结
迷人的澳大利亚之旅即将结束,在结束本次旅行之前 ,请你谈谈你的收获和感受,以及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谈感受,让学生再次感觉到地理知识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再一次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五)
课
后
练
习
和
探
究
一、思考题:1、古老特有的动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是什么?人类应如何保护?2、从地形、气候、交通、历史的角度分析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二、小报告:2000年悉尼奥运会成功举办,向世人展示澳大利亚优美的环境,这也深深地打动了正在积极筹办奥运会的中国人。与悉尼相比,中国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在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全国的旅游、交通及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哪些优势和不足?学生写一篇地理探究小报告。(可合作)1、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2、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二、教育学生学习澳大利亚宗尚自然保护环境的做法。五、说板书设计第三章《走近国家》 第七节“澳大利亚”一、拥有一个大陆1、大洋洲的国家2、主要城市:堪培拉、悉尼二、低平的地形1、西部――低矮高原(海拔200――1000米);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海拔低于200米);3、东部――山地,大分水岭(海拔800――1000米)。三、古老的动物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2、古老动物生存的原因:孤立的地理位置、无大型天敌、人类开发晚、人口稀疏四、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牧业:重要的羊毛出口国――“骑在羊背上的国家”1、发达的农牧业农业:重要的小麦出口 铝土矿2、蓬勃发展的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铁矿石 煤矿六、教学设计说明设计理念:本课的设计是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地理的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分配比例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本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意在使学生经历探索、体验成功,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