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心传递
详细内容
《爱心传递》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苏少版《音乐》九年级上第二单元。歌曲《爱心满天》采用大调式,单三部曲式结构曲调优美动听,洋溢着青春气息。第一乐段采用变化重复的两个乐句,描绘出迷人的星空;第二乐段较为激动,尤其变化音的运用,改变了调性,音乐色彩更为浓郁,与前后形成明显对比;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缩减再现,是爱心的传递和延伸。
教学目标:
1、能用连贯、柔美、和谐的声音齐唱《爱心满天》。
2、乐意和同学合作,分组创编并表演手语律动。
3、能较准确地视唱《爱心满天》中的一段乐谱。
4、以组为单位,进行以“爱”为主题的歌曲比赛。
教学重点:
用连贯、柔美、和谐的声音齐唱《爱心满天》并进行手语表演。
教学难点:
唱准b7音:创编手语律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让世界充满爱》音乐片段,老师板书:
爱,是人类社会永恒歌颂的主题,因为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请说出所听歌曲的歌名、曲作者、演唱形式、为世界什么年而作?
(让世界充满爱,郭峰,百名歌星演唱,1986年世界和平年)
请同学说说还知道哪些与“爱”有关的音乐作品?
《祝你平安》、《爱的奉献》、《世上只有妈妈好》、《爱我中华等》。
(此环节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背景音乐,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在音乐及对话中感受到“爱”无所不在:有父母之爱,社会关爱、祖国之爱;师生、同学、朋友之爱等等,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歌曲教学:
(1)听赏歌曲《爱心满天》。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首与爱有关的歌曲,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听完后,请为这首歌曲加上几个词:“这是……的旋律”(初听歌曲)。
生:这是抒情的,优美的,柔和的,深情的旋律。
(2)配乐朗诵歌词。
师:很准确。你们所说的正是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请大家用这种情绪来配乐朗诵歌词。(再次感受歌曲《爱心满天》的旋律。)
生:齐声朗诵歌词。(配乐用《爱心满天》的伴奏音乐)
(3)学唱歌曲《爱心满天》。
A、全体同学哼唱一遍旋律、老师钢琴伴奏。
B、听辨乐句。(主要唱准b7音,分辨最后两个乐句的异同点)
C、尝试视唱最后两个乐句,体会不完全重复手法。
D、填词轻唱歌曲。(老师提醒用什么速度,情绪演唱)
E、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全曲。
(此环节从听赏入手,让学生朗诵歌词,体会歌曲的情感情绪;听辨乐句,突破歌曲的难点,然后完整演唱全曲,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完成歌唱教学目标。)
三、创编活动:
(1)欣赏“小虎队”表演的《爱》。
师:我们刚才演唱了《爱星满天》,老师觉得还缺少点表现力。我知道你们很喜欢小虎队演唱的《爱》,他们三人边唱边用手语表演,大大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遍《爱》,然后你们分组创编《爱星满天》手语律动。
(2)分组讨论创编手语律动。
(3)分组表演,选出手语编的最好的小组表扬并集体学习。
(4)全班边朗诵歌词边学习手语律动。
(5)全班边唱歌边表演手语律动。
(这个环节设计体现了新课标中“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精神。学生活动完全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表现自己的想法,充分相信他们,给他们创作表演自由,课堂气氛极为活跃,更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四、课堂游戏(以“爱”为主题的歌曲比赛):
游戏规则:以组为单位,唱的多的小组获胜。为节约时间,每首歌演唱四句。可以独唱,也可以两人,三人一起唱。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精神。又是课堂的延伸,将“爱”的主题延伸到社会,父母,师生,朋友等等。同时比赛也促进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五、课堂总结:
学生自评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简评:让我们在生活中感悟爱,付出爱,你会觉得世界是如此美丽。
教学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最大的亮点在“创编活动”环节,以往我们教了新歌后,处理歌曲不外乎男声唱;女声唱;领唱合唱;几个人用打击乐伴奏或编一段舞蹈,学生觉得缺乏新意。我备课时始终在考虑:怎么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创编表演,又能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后来有个同学找我借“小虎队”的碟片,说很喜欢看他们表演的手语歌曲《爱》。我突然来了灵感:对呀!为什么不能借用手语来表演歌曲《爱心满天》呢?这两首歌曲中有好几处歌词意思差不多,完全可以借用。事实也证明,这个环节非常成功。连平时很内向的孩子都兴致勃勃地参与进来,他们认真讨论,比划动作,每组的表演都赢得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在愉快的气氛里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由此可见,老师要做有心人,备课时除了熟悉教材,更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多想一些金点子,这样的音乐课才能吸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