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写作导航:“公德”作文升格途径展示
详细内容
2010年中考写作导航:“公德”作文升格途径展示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近日,杭州、青岛等地公园免费开放后不断遭到人为破坏的消息屡见报端。青岛的百花苑公园里安放着20尊已故青岛籍或曾客居青岛的文化名人雕像,本是让人们凭吊的,但有些雕像却遭到了人为破坏,康有为的“脸上”被刀子划出了一个约5平方厘米的伤痕。杭州太子湾公园免费开放第一个月,游客数量比上一年全年还要多50%,园内1.2万平方米草坪被践踏得只见泥土不见草,粗略估计损失在100万元左右。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原文在线】
也说公德
阳谷第二中学志远班
刘海林
有了社会公德,我们的生活才得以正常运行;有了社会公德,国家才可以繁荣安定;有了社会公德,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然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目前的公德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前几天,我曾无意中看到一个小学生的作文,主要内容是写一名同学在操场上拣到一个钱包后归还了失主,于是该生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可小作者却认为该生是为了“出风头”,并说她目的在于向班主任邀宠,“言辞犀利”地说其“真不要脸”!看完,我大为困惑,难道现在拾金不昧也成为“缺德”了吗?
看了上边的文字,你有什么感想呢?也许你和我一样感到又可悲又可气。难道这就是我们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吗?我国的社会公德还有一席之地吗?记得梁启超曾说过:“我国民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可直到现在,我们仍没有扭转这个局面。公交车上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见义勇为者受到嘲笑,面对“禁止喧哗”的标示牌吵吵嚷嚷,在“禁止吸烟”的场所烟头满地……这些现象屡见不鲜,举不胜举。现在的人真的是太“缺德”了。
其实,给老幼病残孕让座、见义勇为、遵守公共秩序,这些本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我们本该自觉遵守,现在却需要用法律法规来强迫我们去做,难道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大家知道,我们大多数时间生活在一个由亲人熟人组成的世界里,如果道德准则都是“私德”而非“公德”,那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多么可怕啊!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社会公德的流失,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主席也为此提出了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并以此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因为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时代的希望。2009年6月28日,中华社会公德志愿者活动协会发出《中华社会公德志愿者倡议书》,为了推动全社会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重塑中华民族文明古国光辉形象,为使我国全社会文明程度和全民素质进一步提高,使“营造美好和谐社会”真正成为现实,全社会各阶层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争做中华民族文明建设的使者,把雷锋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为推动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快速提高和全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做出应有贡献!
【问题诊断】
由事实材料入手,由衷发出对社会公德流失的慨叹,在扼腕叹息之余又看到了社会公德转好的希望,应当说观点是明确的。文章能够围绕“公德”展开阐述,放得开,但因缺乏条理使文章显得散乱,论证缺少层次推进而使观点不够深刻鲜明。对论据的使用剪辑不够,事理分析显得肤浅,因而论证没有力度;另外,语言表达上要简洁精练,个别语句措辞不够恰当。具体说来,以下几个方面在修改时需要注意:
1.开篇观点明确,但显得突兀;材料作文不妨从材料入手提出看法。
2.由一个设问句引发下文,所举小学生作文的事例似乎很典型,但与前句“公德现状”不吻合,事例的可信度不高,不如列举现实中的反面现象。
3.“我国的社会公德还有一席之地吗?”“现在的人真是太‘缺德’了”,这样的话是以偏盖全,认识片面,应恰当表述。
4.引述“倡议书”的内容过多,而且引述后应该从事理上进一步阐述,这样才能使事理深刻、鲜明。
【升格佳作】
守望公德
阳谷第二中学志远班 刘海林
看罢材料,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我也来说说社会公德问题。①
公德,即社会公共道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外在体现。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是一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每位公民都应当以公德要求和规范自己。②
这不禁使我联想到几天前看到的一则消息:
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公交车上苦求“赐座”没人理。老人叫朱祥林,患有肺癌,老伴因双腿患有风湿而不能送他去医院,只好把他送上了公共汽车。谁知老人上车十多分钟,竟没有一个人给他让座。老人最后疼痛难忍,只好掏出肺癌病历,用虚弱的声音央求全车乘客:“我是一个肺癌患者,真的支撑不住了,谁能给我让个座?”车内静下来了,但一些乘客却无动于衷……③
我在气愤的同时也感到深深的悲哀!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很多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却变得自私自利,进而导致全民诚信力、社会公信力严重下降,社会公德严重缺失。在我们身边,乱丢乱放垃圾者有之,践踏草坪、张口污言秽语者有之……这与我们现代的社会文明极不相称!在刚刚结束的人代会上,有位企业界代表提出在公交车上挂出“不为老弱病残孕让座者,罚款50元”的警示牌,竟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广州一些学生向政府提出出台“见义勇为法”,这一建议也得到了重视。④
季羡林先生在96岁高龄时特别推出一本“谈道德”的书,他说,到了今天,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人竟然沦落到不知什么是公德,实在是给我们脸上抹黑;现在许多有识之士高呼提高公民素质,其中当然也包括道德素质,这实在是当务之急。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如果我们连基本的社会公德都不能遵守,不能维护,又何谈和谐社会的构建呢?令人欣慰的是,社会公德的流失,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八荣八耻”体现了新时期的荣辱观,是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杆;2009年6月28日,中华社会公德志愿者活动协会发出“中华社会公德志愿者倡议书”。以正确的荣辱观作为灯塔,我们的社会定能使“公德”这艘大船驶向光明的彼岸。⑤
让我们的心中时刻装着社会公德,让我们时刻践行社会公德。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惬意漫步在文明之花处处开遍的康庄大道上。
我期待着这一天……⑥
【化蝶精评】
①扣合材料,开启全篇。
②呼应标题,自然展开行文,提出中心论点。
③宕开一笔,从现实生活中的反面现象取例,事例典型!
④对事例加以分析,一个感叹句,表达出内心深深的遗憾;揭示当今社会公德丧失的原因,并辅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再用一个感叹句,表明作者的态度,发人深省!
⑤由季羡林先生的话过渡到正面阐述。用一个反问句,提出警示;“八荣八耻”“倡议书”实则是提出要求,即应当怎么做;“灯塔”“大船”等比喻,说明公德建设的意义。
⑥揭示观点,提出希望;结尾用省略句收束,意味深长。
【升格小结】
修改稿与原文相比,有以下优点:
首先是论证思路变得严谨。由材料入手引出论证的话题,接着用一则材料说明当今公德流失的现象,并结合事实进行分析,最后阐述弘扬公德意识的紧迫性与现实意义,这样文章层层推进,使得思路清晰,论证有力。
其次是作者对使用的材料进行了更换与调整。把由小学生作文看到的事例换成了公交车上苦求“赐座”的事例,这样的事例有更强的现实性。从社会关注的角度,删除过多引述,只保留“倡议”举措,言简意明。
第三是强化了对事理的分析。作者除对部分表述不当的语句进行修改外,在事例后强化了事理分析,揭示出当今社会公德严重缺失的原因,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加强道德建设的迫切性与深远意义,论证深入。
总之,议论文重在说理,不管是对某一事理的论证,还是对别人观点的反驳,都要达到令人信服的目的。立足观点,选用典型例证,强化事理分析,才能使观点鲜明;善于运用论证手段,“放而又收,不离中心”,才能使论证严谨,有说服力。
【名言广场】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
○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
(章炳麟)
○构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
(陶行知)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久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实的品德。(培根)
○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
【素材链接】
一口痰的代价
据报载,美国客商与我国某医疗器械厂决定合作生产输液管,美方代表约瑟应中方之邀参观车间,约瑟感到合作前景很乐观。参观期间,厂长急步走到墙角吐了一口痰,随后用鞋底擦去。正式签约的那天,约瑟没能如期到达,而是留下一封信:“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你们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
佣工丁龙
19世纪末美国纽约有一个富翁,雇华仆一人,名丁龙。数年后将之辞退,但该翁居室不慎失火,翁幸免于难。丁龙闻讯后即自动返来侍候在侧,翁不胜感动,因问曰:“我早将你辞退,为何自愿重返?”丁龙答曰:“家父早有明训,亲邻有难,必助之。”丁龙在富翁处又工作多年,辛劳致病而死,死前对翁曰:“余多年来所获薪金未尝多用,悉数积存于此,有一万余元,不如奉还。”翁大恸,遂又捐赠十余万美金,加原数总共约20万美元,在哥伦比亚大学设立“丁龙汉学讲座”,以纪念这位目不识丁,但集中国伦理道德于一身的华工。
无人看守的菜市
在广西南宁市大学路29号的单位生活区里,有一个特别的小菜市,每天都无人看守,却经营了十几年。小菜市摆在小区的休闲广场,10个菜篮子整齐地摆放着,每个篮子里都放着捆好的蔬菜。不时有居民前来买菜,他们选好蔬菜后,就把钱放到篮子上挂的布袋里。这些蔬菜是小区内的几位退休老人种植的,是不施化肥、不使用农药的“无公害蔬菜”。68岁的刘文英大妈说,当初只是种来自己吃,吃不完才拿出来卖,但是又不好意思守着,于是就把价钱标上后,远远看着,后来发现大家都自觉地付钱,久而久之就成了不成文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