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的大危机教学设计
详细内容
人教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课“30年代的大危机”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3-1-7列举实例,分述苏联早期社会主义建设、印度争取独立运动、土耳其革命、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德国纳粹党上台的历史背景和国情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理解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感受经济危机爆发时的一些表现和特点。
(2)通过史料分析,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3)通过表格数据,感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4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
(5 )通过预学习,体会08金融危机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6)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中国政府解决危机的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理解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 描述:环顾1929―1933年间的资本主义国家,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美国有1040万英亩的棉花被全铲倒在地;密西西比河漂满牛奶;巴西有2200万袋咖啡豆烧毁或倒入大海;丹麦毁灭了11700头牲畜。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奇怪的现象呢?
新课教学:
一、短暂的经济繁荣
资料1:美国1919年国民生产总值为742亿美元增长到1929年达到1031亿美元。
资料2: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机器的广泛使用,生产合理化运动,如泰勒制和福特汽车生产线等制度创新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资料3:为了刺激消费,政府推广分期付款等方法。
资料4:P40图2―27美国居民收入总和
阅读教材内容及所给资料,完成:(1)说一说,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繁荣有哪些具体表现?
(2)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20年代的繁荣?
二、繁荣背后的危机
资料1:20世纪20年代,汽车的生产方式不断改进。以福特汽车公司为例,它所采用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使生产一台车的时间由14小时减少为1.5小时。在当时的美国,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称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资料2:这一时期,美国居民收入总和在不断增加,但财富的3/5掌握在占全国人口2%的人手中。
资料3:图2―28
阅读教材内容及所给资料,完成:
(1)从资料1中,你能看到汽车行业的发展是怎样的?人们对汽车的态度又如何?
(2)如果你看到这则广告,你会去购买吗?
(3)资料2又告诉我们怎样的现实?如果你准备买一辆汽车,但手中存款不足时,面对“现在购物,以后付款”的消费方式,你会选择如何?
三、触摸历史-------感受经济危机
对于这场危机我们是感觉不到什么,可是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一提起经济危机就谈虎色变,究竟怎么回事呢?
接下来,我们再来通过一段视频来进一步了解经济危机的一些情况(要求:认真看视频,把看到或听到的让你印象最深的信息记录下来,学会捕捉信息)
播放视频《经济危机》问:从视频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从而得知最先从美国开始,以及经济危机的一些表现: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失业、资本主国家生产倒退20-30年,等等
出示材料:图2―23。结合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讨论:为什么经济危机会迅速蔓延并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能不能概括总结一下这场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
1、持续时间长
2、范围广
3、破坏性大
四、探究根源-------揭秘经济危机
承转:人们在惊叹于经济危机给全世界带来如此大破坏性的同时,不仅产生了深深的疑问,为什么会爆发这场经济危机?根源到底是什么?还要告诉大家的是这次危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825年的英国已经发生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经济危机。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爆发一次,是资本主义的顽症。
接下来我们来看三段材料,也许能从中找到答案。
出示材料一:小女孩与妈妈的对话:
问:母女间的对话是否矛盾,矛盾在哪里?这段对话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问题?
(1)资本家为什么要生产这么多煤?
(2)资本家为什么能生产这么多煤?
(3)生产出来的产品为什么卖不掉?
承转:一方面煤太多,另一方面又没有煤,生产的煤太多了,卖不掉,导致“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是不是生产出来的东西真的用不完呢?不是,而是人们没有那么高的购买力,所以经济危机的实质其实是生产相对过剩。
资本家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又由于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使得资本家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巨大增长,而又给劳动者最基本的生活工资,导致劳动者因贫困而无钱购买,使产品积压,形成过剩。即:生产和消费之间出现矛盾才导致生产相对过剩。
既然国内卖不掉,卖到别的国家去行不行?
伴随工业革命的进程,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被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它们控制和奴役着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从而使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强大了,亚非拉国家越来越落后。
总结: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奴役和掠夺,使得殖民地更无钱购买,还是无法解决积压产品,所以经济危机还是要发生。
承转:既然国内和殖民地人民都无力购买,那么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能不能互相消化这些产品呢?(让学生猜)
出示材料三:
各资本主义国家又都采取自私自利的政策,只顾把本国商品卖出去不让别国商品卖进来,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混乱。
既然消费解决不了,那么让资本家少生产点行不行?(学生回答也不行)。
那么造成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又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两次工业革命后,大规模机器生产代替了私人小作坊,这时的生产就不是为了满足自给自足的需要,而是应该供给全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即社会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但是另一方面私有制使生产资料(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又都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而资本家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根本不顾社会需要进行生产,而是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这必然导致生产和消费出现矛盾。
通过材料回答 ,生产和消费这一矛盾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五、总结历史-----命运因谁而改变
出示:危机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生产下降对外贸易缩减工人失业人数工人运动次数
美国70%46.2%1700万人
德国40%70%800万人1930-1932年1000多次
日本32.5%50%300万人仅1931年2415次
问:从中你能看出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如果你是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危机?
承转:
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同,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因此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寻找的出路也不同。美国由于新任总统罗斯福实行了“新政”采取改革的措施度过了难关。而德日意经济实力不如英、美等国,也无心更无力进行改革,他们又会寻找什么样的出路来摆脱危机呢?
六、反思历史―我们该做些什么
无论是国家干预还是对外侵略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所以经济危机还是不可避免的会爆发。
出示:美国8次、日本7次、德国7次、法国5次 、英国7次 。然而其中最严重的就是08年于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而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国家也受到了影响,那么这次危机又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展示查找结果)。
承转: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两段材料: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出口企业面临困境,特别是一些外贸企业,美国的消费减少影响了中国的外贸出口,出口亏损。如五金行业5万多家生产企业中,目前,约2万多家企业(多数为小企业)生存非常艰难,其中有些已歇业或倒闭。只有25%~30% 能正常运转。
2、企业减产、停产、甚至破产的情况,减薪裁员潮也随之出现,导致了失业率上升。造成2000万左右农民工失业返乡,过多农民工失业会加剧城乡社会矛盾,危及城乡社会稳定。大学生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未就业人数达600多万。
假如你是中国领导人,你该怎样做?
出示中国政府措施:(摘录部分)
1.启动扩大内需的刺激经济计划:俗称的4万亿投资。
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2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
3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
4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5以创业促进就业。如哈尔滨市创建创业型城市的目标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平均1人创业带动6人就业。
小结:
中国已走入世界大经济的发展行列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不可避免。在全球化的发展大潮中,“入世”固然重要,而保持独特性也必不可少。中国经济的发展过于依赖外贸和投资,使经济主动性降低,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安全平稳发展,加大内需马车的拉动力量是我国经济后续发展的必择之道。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30年代的大危机
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
实质 生产无限扩大
生产相对过剩 普通劳动者工资低,缺乏购买力
产品卖不出去,导致积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