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九年级历史教案>中考历史复习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中考历史复习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详细内容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导学案
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ACADCBDDCDCDB
材料分析题
1、(1)甲午中日战争。原因:①中国贫穷落后,综合国力不敌日本;②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妥协投降。
(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原因:①这是一场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战争;②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得到了美国、苏联等国家的支援。
(3)回答“落后就要挨打;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团结起来力量大;国共和则民族兴”等均可。
2、(1)参加了西安事变后的国共谈判、抗战结束后的重庆谈判。
因为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黄埔军校中,蒋介石是校长,周恩来是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成为事实:抗日战争时期归属国民革命军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是由红军改编的。
(2)影响或作用:西安谈判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重庆谈判迫使国民党与共产党签订<<双十协定>>,规定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两次谈判过程中所做的巨大努力,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只要围绕题意即可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导学案
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CACDBBC
非选择题
11、(1)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2)1947.6 刘伯承、邓小平(3)①中共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揭开了进攻的序幕。②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12、
(1)国民党实力强大,在军队人数、武器装备、拥有人口和地区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共产党则相对劣势,各方面不如国民党
(2)辽沈战役 、 平津战役 、 淮海战役
(3)渡江战役
(4)南京 1949.4.23 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导学案
主备人:@@@ 主审人:九年级历史教研组
一、【复习目标】
1、复习人民解放战争中的相关历史史实2、培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重难点】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三、【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理清时序、知识整合】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 1945年8月 重庆谈判

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进攻
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 全面内战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6-1949) 战略进攻――-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战略决战――-1948.9―1949.1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1949.4.22-23 解放南京
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五、【考点梳理 随点巩固】
(一)重庆谈判
1、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               
2、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目的:                
3、时间:      ,结果:达成和平建国的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
1、战略防御阶段(1946.6)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2)转战陕北的时间:     ;原因:                  
2、战略进攻阶段(1947.6)
(1)1947.6    、 、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2)意义:a、中共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揭开了进攻的序幕。
b、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3、战略大决战阶段:(1948.9)
(1)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时间地点领导人战果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意义
(2)在平津战役中,北平获得解放的方式是:      ,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是:  
                                    。         
(三)解放全中国(渡江战役1949.4)
1、1949年4月,    和    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命令下达时人民解放军已打下的军事基础是                。
2、1949年4月23日,   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六、【深度拓展 合作探究】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七、【课堂检测】
★ 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 )
A.《双十协定》B.《停战协定》 C、《共同纲领》D.《国内和平协定》
2、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发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其真实目的是:( )
①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 ②欺骗人民,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嫁祸到共产党身上
③积极争取国内和平 ④希望同共产党合作,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A.①③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B.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C.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D.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4、“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重庆谈判开始 B.《双十协定》签订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5、解放战争期间,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6、电影《大决战》有三部,按战役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三部应是( )
①《辽沈战役》篇 ?②《平津战役》篇 ?③《淮海战役》篇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7、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反映的战役是( )
A.挺进大别山战役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D.孟良崮战役
9、国民政府统治垮台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胜利 B.北平和平解放 C.南京解放 D.新中国成立
10、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 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
★ 非选择题
11、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请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材料一中“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这一战略部署是在何时实施的?这一战略部署的具体指挥者是谁?

(3)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图
国民党共产党
拥有军队430万人130万人
武器装备接受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3亿多1亿多
拥有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二: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发表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 七律诗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力量对比如何?

(2)结合材料二,请你列举最能证明毛泽东所说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的三大决战?

(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哪一重大战役?

(4)毛泽东七律诗中所涉及的城市“钟山”是指什么地方?它是何时解放的(年月日)?它的解放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