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测量电功率》学案
详细内容
九年级上册《测量电功率》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
3、巩固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畏艰难、勇于探究的精神,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 、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理解;
3、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1、实验方案的制定。
2、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学生用器材:干电池若干、2.5V和3.8V小灯泡,灯座,开关,学生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共8组,其中2.5V的4组,3.8V的4组)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怎样测量电功率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电功率?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电功率的公式是什么?
(3)什么是额定功率?什么是实际功率?
(4)一只标有“220V 40W”字样的灯,它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2.5V和3.8V小灯泡、“220V 40W”电灯,让学生观察,说出这些参数的意思。
通过学生的观察,提出问题:如何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1、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引导点拨:由P=UI可以看出,为了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必须测出哪些有关的物理量?测这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如何才能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正好等于其额定电压?
(2)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设计出实验电路,师引导并画在黑板上,指出实验所需器材。
(3)、引导学生思考,为了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应该设计出怎样的记录表?画在黑板上。
小灯泡的规格
电压(V)
电流(A)
电功率(W)
灯的发光情况
U=U额
U>U额
U
1、进行实验与收集证
(1)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的基本步骤,然后请一名学生试述出实验步骤,教师引导、纠错。
A、断开开关,根据设计的电路图按“先串后并”的方法连接好电路,将滑动变组器的滑片滑到电阻值最大处。
B、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记下电流表的示数,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C、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2倍(条件所限2.5V测2.8V,3.8V测4.2V),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计算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D、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的0.8倍(2.5V测2.0V,3.8V测3.0V),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计算出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2)分2.5V和3.8V两大组其中2.5V和3.8V各4组,学生进行实验,填好实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与合作。
学生实验完成后,填写好实验数据,然后在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灯泡在什么情况下正常发光?在什么情况下小灯泡比正常情况更亮?什么情况下小灯泡比正常情况下暗?
(2)小灯泡实际消耗的电功率一定等于额定功率吗?
(3)小灯泡在正常发光时的功率是什么功率?
5、评估。
在“评估” 环节中,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回顾和分析,思考在实验过程中还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测量结果有哪些误差等。
三、拓展延伸
利用家用电能表测算家用电器的电功率。
本实验安排应该在家长的帮助下课外完成,课内主要学习实验和测算方法。
1、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迷你实验室,交流讨论测算的方法和步骤。
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归纳出实验步骤:
(1)、只打开某用电器,用钟表记下在时间t内电能表所转动的转数n。
(2)、计算方法:
A、求出电能表转动一圈所做的功W1;
B、求出在时间t内电能表转动n圈所做的功W总;
C、求出用电器的电功率P。
四、练习。
教辅P58 :夯实好基础 1、3、4
五、作业布置
教辅P58 :夯实好基础 5 更上一层楼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