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九年级物理教案>2013年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新人教版)

2013年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新人教版)

详细内容

.”,表示信箱属于一个叫“abc”的人,他的服务器名叫“server..”。“”表示中国,“”表示商业网站,“edu”表示教育网。
7.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是因特网。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能源
1.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所有生命物质中都含有生物质能。
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为一次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核能。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
3.不可再生能源:凡是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
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
4.按使用开发的时间长短来分类,能源还可以分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如化石能源、水能、风能等数常规能源,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属新能源。

第二节 核能
1.核能:原子核在分裂和聚合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核裂变
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铀核时,铀核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个过程就是裂变。
链式反应:在裂变过程中,会同时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的原子核,这一过程不断进行下去,于是裂变能持续下去,并释放更多的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
应用:核反应堆、原子弹。
核电站: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
3.核聚变
聚变:如果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如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度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能能,这就是聚变。聚变又称热核反应。
应用:氢弹(不加控制的核聚变)
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更多,目前人类还无法控制核聚变。

第三节 太阳能
1.在太阳的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度条件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2.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除去。
3.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实际上是来自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4.太阳能的利用:① 利用集热器加热物质(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② 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5.目前利用太阳能方面存在的困难:① 分散,不便于集中使用;② 功率变化较大,不稳定;③ 利用时转换效率太低。

第四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就是所谓的能源革命。
2.能源革命的轨迹:利用天然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钻木取火→蒸汽机的发明→利用电能→利用核能等新能源。
3.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
1.21世纪的能源趋势: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量持续增长,特别是近40年以来,能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而目前人类的主要能源仍是化石能源。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在能源革命的进程中给自己带来了便利,也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主要表现为大量燃烧化石能源,使得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加剧;一些欠发达国家过分依靠柴薪能源,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3.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 必须足够丰富;② 必须足够便宜,多数人用得起;③ 相关技术必须成熟;④必须足够安全,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4.解决能源紧张的途径:由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得能源的消耗量持续增长,因此人类必须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同时增强节能意识,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这是目前解决能源紧张的重要途径。
5.我们对待化石能源的态度:减少使用。

重要的物理常数
真空中光速、电磁波的传播速度:c=3×108m/s
15℃空气中声速为340m/s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在不要求精确计算的前提下,g可取10N/kg)
1标准大气压:p0=760mmHg=1.013×105Pa
水的密度:ρ水=1.0g/cm3=1.0×103kg/m3
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0℃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
1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1节蓄电池的电压:2V(探究题中的蓄电池一般是三节串联,也就是6V)
家庭电路电压:220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常见的物理数值(估算用)
纸的厚度几十微米头发粗细几十微米窗玻璃厚度几毫米
新铅笔的长度18cm手掌宽度10cm一层楼高度3m
乒乓球直径4cm课桌面积2400cm2课本面积480cm2
一元硬币的厚度1.9mm一元硬币的面积4.5cm2一元硬币的直径2.5cm
一元硬币的质量6g课桌高度80cm课桌长度60cm
学生步距50cm步行的速度1.1m/s(5km/h)自行车行驶的速度5m/s(15km/h)
运动员跑百米的速度约10m/s矿泉水瓶容积500mL教室空气的质量200kg(百)
热水瓶容积2L纯净水桶的容积18.9L墨水瓶容积50mL
一只鸡蛋的质量50g一本课本的质量350g一枚邮票的质量50mg
大象的质量2~6t鸡的质量2~2.5kg苹果的质量150g
中学生质量50kg中学生体重500N中学生体积50dm3
站立对地面的压强104Pa(万)一只鸡蛋的重量0.5N人的密度1.0×103kg/m3
课本对桌面压强60~80Pa室温20℃洗澡水温45℃
正常体温37℃高烧38~42℃白炽灯电流 0.1~0.3A

物理量及其单位
物理量(符号)主单位(符号)备注
长度、路程(L、s)米(m)10-3k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面积(S)平方米(m2)1m2=102dm2=104cm2=106mm2
体积(V)立方米(m3)1m3=103dm3=106cm3=109mm3
质量(m)千克(kg)10-3t=1kg=103g=106mg
时间(t)秒(s)1h=60min=3600s
摄氏温度(t)摄氏度(℃)
速度(v)米每秒(m/s)定义式:
1m/s=3.6km/h
密度(ρ)千克每立方米(kg/m3)定义式:
1g/cm3=103kg/m3
力(F)、重力(G)牛顿(N)G=mg
压强(p)帕斯卡(Pa)定义式:

功(W)焦耳(J)定义式:W=Fs
功率(P)瓦特(W)定义式:

声强级分贝(dB)只需了解不同分贝的声音对人影响不同,不用掌握
热量(Q)焦耳(J)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比热容(c)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热值(q)焦每千克(J/kg)
焦每立方米(J/m3)具体情况请具体对待
电量(Q)库仑(C)不要求掌握
电流(I)安培(A)定义式:
1A=103mA
电压(U)伏特(V)10-3kV=1V=103mV
电阻(R)欧姆(Ω)10-6MΩ=10-3kΩ=1Ω
电功(W)焦耳(J)
千瓦时(kW•h)1kW•h=3.6×106J
电功率(P)瓦特(W)定义式:
1kW=103W
频率(f)赫兹(Hz)1MHz=103kHz=106Hz

物理公式
名称公式备注
重力G=mg
速度
单位有两种:m/s、m、s
km/h、km、h
密度
ρ是物体本身的性质,它不与m成正比,不与V成反比
单位有两种:g/cm3、g、cm3
kg/m3、kg、m3
压强
“万能公式”
液体压强p=ρgh仅用于液体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万能公式”
浮力的计算① F浮=F向上-F向下
② F浮=G-F拉
③ F浮=G排=ρ液gV排
④ F浮=G① 定义式
② 示数法,一般用弹簧测力计配合
③ 阿基米德原理
④ 仅用于漂浮和悬浮
物体浮沉条件上浮:F浮>G、ρ液>ρ物
下沉:F浮<G、ρ液<ρ物
悬浮:F浮=G、ρ液=ρ物
漂浮:F浮=G、ρ液>ρ物漂浮物体只浸入一部分,其余情况是全部浸入(浸没)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单位要统一
功W=Fs
[W=Pt]千瓦时是电学单位,不能用于力学
功率
[P=Fv]第二个公式由P=W/t、W=Fs、v=s/t推导而来
机械效率
η<1
热量计算Q吸=cm(t-t0)
Q放=cm(t0-t)
Q放=qm=qV注意是“升高到t℃”还是“升高了t℃”,后者的公式是Q=cmΔt
热平衡方程Q吸=Q放无热损失(或不考虑热损失)时适用
电磁波c=λfc=3×108m/s
透镜焦度(无需掌握)Φ=1/ff是透镜的焦距。Φ乘以100的数值是眼睛的度数。
近视镜(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远视镜(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
电流

欧姆定律
必须是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的物理量
该公式在电动机(转动的线圈)、超导体中不适用
电压[U=IR]
电阻[ ]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U、I无关
电功[W=UIt=I2Rt= ]
[W=Pt]研究时抓住不变的量
电功率P=UI

[P=I2R= ]
研究时抓住不变的量
焦耳定律Q=I2Rt
[Q=W=UIt= =Pt]
① “万能公式”
② 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
串联电路特点

研究时抓住电流相等的特点
并联电路特点

研究时抓住电压相等的特点
做计算题的注意事项:
必须写“解:”,必须有公式和计算过程,必须下结论(“∴……”或“答:……”)。
读题时注意思考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且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公式。
电学题要做电路分析,力学题要做受力分析。
上面没有加括号的公式都可以直接使用,其他公式必须先推导才能使用(“由 得U=IR=……”)。
绝大多数公式的单位都是已经确定的(国际主单位)。上面有三个公式可以使用两种单位。杠杆平衡条件可以不使用主单位,但是必须使用统一的单位。
代入时数的顺序不能颠倒。
数字后面必须带单位,只有倍数、比例、机械效率除外。
对于有很多“0”的数字,最好用科学计数法。用kg/m3作为密度单位时,必须写成“△×103kg/m3”(固体、液体)和“△kg/m3”。
注意g的取值。
最终的计算结果不能写成分数。对于除不开的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不要写约等于“≈”)。
解答一道题的不同部分时,最好标清题号。这是对自己、对评卷老师都有好处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