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智斗》课堂导学
详细内容
智斗
名师导学
1 理清结构:
智斗
2 语言特色 :
汪曾祺说:“戏剧和话剧体制不同。首先利用的语言不一样。话剧的语言(对话)基本上是散文;戏曲的语言(唱词和念白)是韵文。”本 文中的每一个唱段都是一首诗,节奏明快,自然流畅,情文并茂。
汪曾祺还说:“语言像树,枝干树叶,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它是‘活’的。”阿庆嫂与刁德一的对唱 ,虽然出自两人之口,但一气贯通,息息 相关,对答自然、妥帖,不露痕迹。
3 把握重点:
(1)戏剧冲突尖锐、集中,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智斗 》一场戏作为《沙家浜》的戏剧高潮,它迅速地将“掩护”与“活捉” 伤病员的矛盾高度集中起来。在这一矛盾发展中,阿庆嫂与胡传魁、刁德一之间的冲突交错着,相互作用着,不断激化,形成尖锐的戏 剧冲突。随着戏剧冲突的变化发展,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2)人物语言个性鲜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阿庆嫂是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秘密工作者,化装身份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因此,剧中她的语言显示出机敏、严密、爱憎分明、善于斗争的特点,表现出关心乡亲、掩护同志的高度责任感,同时用词用句不偏离一个茶馆老板娘的身份,很巧妙地保护了自己,保护了同志。
刁德一,伪“忠义救国军”参谋长,地主 老财的儿子,在日本留过学,阴险毒辣,刁滑奸诈。他的唱词和道白尽显其刁钻和阴险。
4 攻克难点:
如何鉴赏戏剧中的人物语言?
戏剧中的人物语言 ,又叫台词,包括句中人物的对话、独自和旁白。通过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可以看到人物的内心活动、情感意向和行为动机。而且,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是唤起读者联系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刻理解剧情,把握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的重要 空间。因此,鉴赏戏剧中的人物语言,一般有三个着眼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弦外之音。例如:
“这回来了,可得多住些日子了?”阿庆嫂的这一句话,一方面虚为“热情 、好客”,一方面也 是为了摸清胡司令的底细。
“胡司令,这种玩笑我们可担当不起呀!”这里表现了阿庆嫂见机行事,避实就虚,假戏真唱,又外带“老板娘”的“泼”劲儿。
5 质询疑 点:
阿庆嫂对胡传魁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从唱词中可以看出,胡传魁的队伍刚开始是抗日武装,所以阿庆嫂帮他脱险。后来,胡传魁名为“忠义救国军”,实为汉奸,所以阿庆嫂与他展开机智而坚决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