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美国教学设计
详细内容
第五节 美 国
教学目标: (一)在图3-36上指出其首都及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指出其领士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上部分。 (二)结合美国国旗图案设计上的变化,利用不同时期的美国地图,探讨美国领土的扩张情况。 (三)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突出自然灾害。 (四)运用地图和资料,比较美国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基本特点。 (五)举例说明美国在工业化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作简单分析。 (六)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人口和种族方面的基本概况以及华人与华侨对该国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贡献。 (七)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主要城市及交通运输特点。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共有3个小标题:“美国的领土”、“高度发达的经济”、“人口与城市”。分别介绍美国领上的组成情况及地理位置,美国工业、农业及经济情况和美国人口概况与城市分布。“美国的领土”以图3-31介绍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及周边所临海洋和邻国、主要山脉、河流、湖泊等美国的基本概况。其内容是学习美国2.引导学生评价美国地理位置和地形,重点关注下列地理事项:a.本上在北温带,阿拉斯加州跨北寒带,夏威夷州跨热带;b.多面临海,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C.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大且水热配合较好;d.密西西比河干支流与农业灌溉等。
3.简单介绍美国农业地区与生产专门化的特点。
4.小结在上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最后再说明美国粮食的出口 和热带农产品的进 口。 工业大国部分: 方案①:1.介绍美国工业经济特点:一方面是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居世界领先地位。这说明美国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实力和技 术力量最强的国家。教师在介绍时可列举美国各工业部门的产量及世界排名情况,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2,介绍美国“夕阳工业”与新兴工业的竞争状态,可出示一些数据或产值对比,让学生从数字上领悟到:传统工业逐渐衰落,新兴工业蓬勃兴起。 3.引导学生提升到理论认识层面:能源、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工业与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工业的劣势和优势。 4.可安排学生对就近的科技工业园进行参观访问。 方案②:1.由阅读资料“美国的工业分布”人手,出示美国三大工业地区分布示意图。 2.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条件,从发展历史、资源、交通、农业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是传统工业的集中分布地,出现了地价昂贵、污染严重等问题。 3.分析美国南部、西部“阳光地带”的优势条件:地价便宜、劳动力充足、环境污染少。美国工业逐渐向南部、西部地区迁移。 4.介绍南部、西部地区新兴工业兴起的条件:环境、技术、大学和科研机构等。 5.小结: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传统工业产值和产品情况,南部和西部工业区新兴工业产值和产品情况,从而了解美国传统工业衰落、新兴工业兴起的特点,可通过列表对比方式进行归纳总结。上述两种方案均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和数据,教师除尽力而为外,也可发动学生收集图书资料和网上资料。 生态、环保问题部分: 本部分实际上是将教材编排稍作组合,分两大方面探讨美国的生态环保问题:一是美国农业开发使“黑色风暴”多次发生。二是经过不断的治理,现在美国的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已不太严重。教师需引导学生思考:①滥垦土地与“黑色风暴”的关系;②地形特征与“黑色风暴”的关系;③对“黑色风暴” 的防治措施。 “人口与城市”部分,可采取下列方案和步骤: 人口部分: 可分解为两个层面:人口构成和人口分布。1.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亚洲移民后裔、黑人和印第安人;人口分布体现在空间地域上的不均衡性和城乡人口比例的不均衡性。在教学中可先读图3-35,让学生对美国城市和人口密集区有感性认识。再讲其人口构成,注意运用资料说明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和华人华侨对美国科技与文化的贡献。项目东北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面积25.824.849.4人口46.931.921.2 2.人口分布,可利用美国人口密度统计图,也可参考下列数据:美国三大地区人口与面积比较(单位:%)。美国城市人口比例可作为过渡,引入“美国的城市”内容。城市部分: 1.在图3-36上 找出美国的重要城市,确定其地理位置。2.熟悉教材提供的7个主要城市的资料,收集课外资料并补充休斯敦的有关资料。3.课堂小活动:请你当导游员,向游客(同学)介绍美国的8个主要城市。看哪位导游员讲解得最详细准确,掌握的资料最多。4.评出最佳导游。本节图表指导:l.图3-31提供的信息:①美国领土的 组成;②美国领土濒临的海洋和邻国;③美国的地形及分布;④美国地形与农业的关系;⑤美国地形与人口分布的关系。2.图3-33提供的信息:①美国农业的地区专门化;②美国农业区的空间分布;③美国农业开发与环境关系。3、图3-36提供的信息:①美国50个州和1个特区的分布;②美国的主要城市分布;③美国领土扩张过程;④美国工业的迁移。4.景观图或配合教材,或配合练习,对相应的具体问题作直观的阐述。 课后活动:①结合美国“ 9・11”恐怖袭击事件,收集资料后讨论:超高层建筑物的利与弊。提示:利――节约用地,城市象征,能集中办公,联系方便等等。 弊――突发事件和灾难时逃生困难,垃圾清运困难,上下班高峰人流疏导困难等等。②收集资料,了解华人与华侨对美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也可举办小型的相关人物及事迹介绍会,如李政道、杨振宁的事迹介绍等。③结合美国“黑风暴”环境问题,收集资料,探讨我国沙尘暴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并写成小论文。④画图比赛。结合历史资料,自行画一张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用图例或颜色区别不同时期的领土扩张情况。展览并评出最优秀地图⑤课外收集资料,探讨美国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