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面(七年下苏教版)
详细内容
二一面
教学目标 1.学习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赫寅品格。 。 2.语言运用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 ; 3.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议论的表现手川“0教学重难点、 1.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事,主要人物有哪些,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格,从而把握作者的写作技巧。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圄申解决,个别问题可由师生合作完成。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你有过一面之交的朋友吗?他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可以用词语,也可以用几句话概括。)阿累和鲁迅也是一面之交,但这一面,却让阿累终生难忘,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面》,去解开这个谜。(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江苏涟水县人。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 要求:记住作者。二、自主学习 师:本文写的是在悼念鲁迅先生的日子里,一位电车工人回忆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1.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为什么“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 4.文中作者为什么以“低得连启己都听不见”的声音说:.“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 5.课文中三次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外貌,说说你对鲁迅先生外貌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外貌描写中你还体会到了哪些东西?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合作学习 一.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踱 地窖赫然嵌窘捻颓唐抖擞摩挲恣情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2.为什么“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明确:(感到“赫然”,固然是由于书脊上“鲁迅译”这三个字的鲜明醒目.,更由于“我”心目中早已有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形象,对鲁迅先生怀有异常崇敬的感情。因而。首先注目于“鲁迅译”三个字,或者说,一下子就被这三个字所吸引、,心情异常兴奋激动。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先生的方向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先生的译着是将别国革命的火种用来照亮中国的前进道路。作者追求光明,对鲁迅先生无比信赖,所以一看到“鲁迅译”三个字,对于书的内容和各方面的质量“便像得到了保证”,立刻抽下一本,准备购买。) 3.文中,作者为什么以“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的声音说:“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 明确:(这里写出了“我”极为矛盾的心理状态,想买书而钱又不够,不买书又似乎愧对于人,左右为难,羞于出口,因而话声很低,甚至不敢抬头看人。) 4.课文中三次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外貌,说说你对鲁迅先生外貌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外貌描写中你还体会到了哪些东西? 明确:(留下的深刻印象是鲁迅先生的“瘦”。 体会到鲁迅先生虽外形瘦弱却精神矍铄、意志顽强,具有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性格。) 要求:记住三次肖像描写。 5.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和同桌进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第36―38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这部分内容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②“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越老越顽强的战士”两句中,加点词有什么深刻含义?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运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 ②“同志”,表示志同道合,鲁迅和广大革命者包括广大共产党人有着共同的革命志向;“朋友”,表示亲密无问,鲁迅热爱广大革命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循循善诱,鲁迅热忱地指导广大革命青年;“战士”,表示顽强战斗,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在战斗中总是呐喊着前进。)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六、拓展训练 (如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七、布置作业 ~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积累运用”部分。 ☆板书设计 一 面 阿 累三次肖像描写:“瘦”崇高品质:顽强意志献身革命事业写法:以小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