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详细内容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一、教材分析: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
3、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
分析图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对比分析和课堂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三、重点和重点
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四、学情分析
五、教学方法:问题探究 分析对比
六、课前准备
布置在美术、文学方面有专长、有爱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关于《最后的晚餐》和莎士比亚的某一剧作(建议从《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中选择一部)中的情节、思想和艺术特点的分析。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新课学习: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
(1)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引导学生回顾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及表现。然后提出“意大利又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分析,教师同时提供中世纪欧洲贸易路线图供学生参考。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政治环境、地理位置和统治者的政策几个方面思考。
(2)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变化。
二:“文艺复兴”。
(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及实质。
(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3)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该部分可由学生阅读,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
A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大致内容吗?
B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
C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4)文艺复兴的传播及意义
三、“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
由文艺复兴的影响导入,引导学生从思想、政治、经济三个方面了解宗教改革的大背景,进一步分析这场运动的性质
(2)马丁•路德及宗教改革的兴起。
A重点是让学生归纳并理解马丁•路德的主张。
B其观点为什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
(3)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其影响可从三个方面说明:
首先,因而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另外,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多,难点突出。本教案关于“文艺复兴”教学的特色突出,归纳如下:
一、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主体活动。如,让有文学、美术特长的学生课前准备,课上主体参与讲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提供了“学会学习”的“范例”。二、师生共同活动,突破难点。探究人文主义的本质时,教师引导学生把人文思想与宗教的“原罪”、“赎罪”说,对比分析,深入浅出地认清了人文主义的历史价值。三、教学体现了极强的思想性。对近代自然科学的教学,做到了寓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热爱科学,追求真理为社会进步献身的教育于人类科学发展进步的史实中;虽然没有一句直接的说教,这段教学过程却使学生在情感和观念上受到了震憾。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案导学
一、预习目标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预习内容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 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学习重点】
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学习难点】
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
二、学习过程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 原因⑴政策⑵政治⑶位置:
2、 表现:
3、 影响⑴阶级关系⑵思想观念
二、文艺复兴
1、 原因:⑴根本⑵地理⑶文化⑷人才
2、 兴起:
3、实质:
4、核心:
【学思探究】人文主义(humanism)与宗教神学的观点对比分析。
宗教神学
5、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简表
时期领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地位
最早文学 《神曲》
早期文学彼特拉克
文学 《十日谈》肯定人的尊严与价值,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鼎盛
美术三杰绘画
雕塑米开朗基罗 塑像体现人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绘画拉斐尔
6、意义:
三、宗教改革
1、背景⑴
⑵
3、 概况
⑴序幕:“ ”的发表
⑵主张①认为
②主张
③他坚持
④他还认为
3、实质:
4、意义:⑴
⑵
⑶
【巩固总结】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三)反思总结表格归纳。
(四)当堂检测
1.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能够使文艺复兴开世界之先河是因为: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②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③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④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文艺复兴“文学三杰”是指:
①薄伽丘 ②但丁 ③米开朗琪罗 ④彼特拉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被誉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A.薄伽丘 B.但丁 C.米开朗琪罗 D.彼特拉克
4.下列连线错误的是:
A.薄伽丘-《十日谈》 B.但丁-《神曲》
C.彼特拉克-《歌集》 D.马丁•路德-《古兰经》
5.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的是:
A.薄伽丘 B.但丁 C.米开朗琪罗 D.彼特拉克
6.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 ②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④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是:
A.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B.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C.反天主教的斗争 D.反对奴隶主的斗争
8.右图引发了: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农民战争
9.16世纪宗教改革的发源地是: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意大利
课后练习与提高
1.马丁•路德主张有:
①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②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③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 ④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薄伽丘的《十日谈》是一部
A.长篇小说体裁的世界文学名著 B. 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文学剧本
C. 短篇小说体裁的现实主义著作 D. 阐述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书籍
3.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早期代表人物 ( )
①但丁 ②彼特拉克 ③达•芬奇 ④拉菲尔 ⑤薄伽丘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14.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新4、教各派集中反对的目标是
A.罗马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 B.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专制
C.罗马教廷对各国的经济掠夺 D.罗马教皇垄断教职的任免权
5.下列关于文艺复兴性质的叙述最确切的是一组是:
①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潮流 ②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③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次伟大变革
④它把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6.(02苏粤21)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是
A.反对禁欲主义 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矛头直指教皇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7.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于意大利 ②14-15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
③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 ④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有: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④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关于宗教神学与人文主义的对比,错误的是:
A.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B.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C.自由平等──等级观念 D.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10.关于达芬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人文主义艺术家 B.其绘画用写实的笔触揭示了人性的善恶
C.其杰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为欧洲画廊的拱顶之石
D.其思想是智者学派的理论依据
1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
A.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B.罗马教皇向教民出售赎罪券
C.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 D.天主教会出卖教会职位
12.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A.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出来 B.它把古文化古为今用
C.它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D.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马丁•路德说:“世俗的权利受上帝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世界中执行他的职权,不要加以任何限限制。不论任何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修士,世俗权利都有权来管他。”
材料2,闵采尔说:“直到现在,城市和乡村里贫困、平凡的人们,都处于与上帝的旨意和任何正义相违背的境地,承担着宗教贵族、世俗贵族和政府的沉重负担……所以,基督教联盟的纲领和计划是这样的:托庇上帝保佑而且在可能的范围内,无需武装斗争和流血,来获得自由。” ??引自《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回答①材料1中马丁•路德强调了什么?
②上述材料的相同点是什么?
③上述材料的不同点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为什么具有这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