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俄国农奴制改革学案
详细内容
第七单元 俄国农奴制改革 学案
【双基梳理】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①政治:农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
②经济: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农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③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直接原因)。
④思想上:“十二月党人”起义和新“知识 分子”群体变革思想的推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2、目的:
①根本目的: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政权;
②直接目的: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3、时间:1861年3月3日( 俄国2月19日),亚历山大正式签署一系列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史称“二一九法令”。
4、内容:
①宣布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把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
②规定土地仍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高额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③加强了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5、影响:
(1)积极影响: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农奴制的废除,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2)不彻底性: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 缚在土地上,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第七单元 俄国农 奴制改革
【课堂巩固】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惟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下“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材料中认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2分)“停步不前”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仆么?(4分)
(2)材料中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 一课”,学习的结果是 什么?(4分)
【课后提高】
1、 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照表
国别俄国英国比例
项目生铁26万吨385万吨1/15
1861年俄国、英国、德国铁路里程对比表
国别俄国英国德国
项目铁路 1500俄里15000俄里10000俄里
注:1俄里==1.067千米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
材料二 下图为俄国贵族在宣读“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下图为民粹派在农村宣传(图见《历史》选修1第98页)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
(2)分析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事件的同时,俄国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
(3)材料三中民粹派是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他们反对农奴制度,痛恨改革对农民的剥夺。试分析说明他们这时在农村进行宣传说明了什么问题?
2、(10分)“三农”问题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 书•食货志》
材料二 废除农奴制,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又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有关法令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后,俄国农民地位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2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今中外历代为什么重视解决“三农”问题?(2分)
【参考答案】
【课堂巩固】
(1)文明: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2分) 表现:政治上仍延 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4分)
(2)1860年进行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度.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4分)
【课后提高】
(1)材料一反映的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落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农奴制的存在而造成的。它引发了材料二以“二一九法令”为主要内容的俄 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2)建立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进行司法制度改革。
(3)说明俄国这次改革很不彻底,没有给农民带来多大利益。
【课后提高】
(1)均田令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鼓励农民实行土地的休耕轮作;允许农民迁往荒地多的地方。(3分)
(2)俄国农民地位的变化: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一般公民权,就业权,并在名义上获得份地。(3分)
影响: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进了近代化的进程。(2分)
(3)“三农”问题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