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问题及其表现导学案
详细内容
第二节 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
4. 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课本知识补充: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自然背景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东北、西 南、华南林区属中温带、亚热带边远 山区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 x疆属半干旱干旱草原区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资源丰富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休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属半湿润、湿润的高原、丘陵地区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西北、华北、东北半干旱区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 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保护天然草场
巩固练习: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区最突出 的生态问题为( )
A.水土流失 B.森林破坏C.草原破坏 D.土地荒漠化
2.图中甲地区资源的减少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包括( )
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 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完成3~4题。
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公顷/人)
国 家生态
足迹有效生态承
载力生态
赤字国家生态
足迹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
赤字
新加坡6.90.1―6.8冰岛7.421.714.3
比利时5.01.2―3.8新西兰7.620.412.8
美国10.36.7―3.6秘鲁1.67.76.1
英国5.21.7―3.5澳大
利亚9. 014.05.0
日本4.30.9―3.4巴西3.16.73.6
注: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
3.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单位:公顷/人)( )
A.0.4 B.―0.4 C.2.0 D.―2.0
4.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人。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 )
A.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
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 D.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 %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10%是因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程建设破坏林草所造成;5%是由于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请仔细阅读文字,回答5~6题。
5.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6.这些沙漠化土地的形成( )
A.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是由于人类发展工农业所致 C.主要是由于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由于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基地推进的结果
读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洞庭湖的变化图,回答7~8题。
7.洞庭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上游砍伐植被 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③围湖造田 ④流域内降水量不断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这种变化可能导致( )
A.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B.库区蒸发量加大
C.洞庭湖湿地的功能完全丧失
D.水量减少,湖水盐度增加
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的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10.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二、综合题
11. (2 012•江苏地理)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 是_____________ 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答案】 (1)c d
(2)风力作用
(3)③ ⑤ 土地荒漠化
(4 )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12.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
(1)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2)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3)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答案】 (1)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2)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3)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