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一历史试题>高一历史上册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上册期中检测试题及答案

详细内容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表格内)
1.下列与西周王朝建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周公东征 D.平王东迁
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B.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C.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D.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3.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缺乏可以委以重任的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5.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
A.有利于选择人才 B.得到了不断完善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6.我国当前实行的省制开端于
A.秦朝的郡县制 B.西汉的郡国制
C.唐朝的军镇制 D.元朝的行省制
7.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8.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相权威胁皇权
C、国家统一的需要 D、君臣相互制约
9.梭伦改革中具有否定血缘关系的是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按地域划分部落
C.设立五百人会议 D.设立十将军制
10. 《十二铜表法》最重要的历史地位是  
A.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B.平民利益的保护伞
C.最早限制贵族特权的法律 D.内容最全面的法律
11.古罗马万民法的适用范围是
A.罗马公民 B.西西里人民
C.地中海区域的人民 D.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
12.确立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
A.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B.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C.1688年光荣革命 D.《权利法案》的通过
13.君主立宪制的实质是
A.由君权神授到君权法授 B.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统而不治”
C.由个人专制到集体统治 D.由封建专制到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制
14.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曾在众议院被提案弹劾。他们是泰勒、强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这充分体现了
A、两党政治 B、分权制衡的原则 C、国会至上 D、联邦制
15.独立后的美国动荡不安,最能说明
A.震撼邦联统治者 B.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十分必要
C.当时邦联国会软弱 D.加强国会权力十分必要
16.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于
A.拿破仑统治的确立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7.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和派与保皇派激烈斗争的结果
B.该宪法规定了行政权归于总统,由选举产生
C.标志着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D.该宪法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权的机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8.列强于哪次侵华战争中洗劫并烧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中日甲午战争
19.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是
A.中国丧失了大片的领土和主权
B.中国又增开了十一处通商口岸
C.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
D.清政府内部的一批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20.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21.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是在
A.金田村 B.永安 C.武汉 D.南京
22.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
23.外观列强在《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外国商品输入中国 B.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
C.保护外国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干线 D.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
2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标志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中法新约》的签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5.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的法律文献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26.标志着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 C.戊戌变法 D. 甲午中日战争
27.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二大 D.国民党二大
28.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是
A . 清政府军队和地方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B.内部矛盾斗争导致队伍分裂
C.长期受到敌人的围困和封锁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9.在1919年春夏之交,上海各界民众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D.日本企图颠覆华北实现“自治”
30.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与香港问题有关的是
①中英《南京条约》 ②中英《天津条约》③中英《北京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18分,32题14分,共32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材料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同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4)结合材料四,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重要历史意义。(4分)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二 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皇帝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的全部陆军组成一支统一的军队,在战时、平时均由皇帝统率;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以及使议会延期结束。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材料四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 康熙皇帝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英国的什么文件?(1分)英国颁布此文件的目的是什么?(1分)

(2)材料二出自德国的什么文件?(1分)它体现出什么特征?(1分)

(3)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政体有什么异同?(4分)


(4)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三分析英美两国元首与各自议会(或国会)之间关系的差异。(4分)

(5)与材料二中的“皇帝”比较,材料四中“朕”的权力有何不同?(1分)其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政体?(1分)
三.问答题(8分)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答案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BABDDDBAAADDDBB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DCBDABADDCBBD

31、(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2分
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
(2)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2分);缺乏人才(2分)。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2分;清朝设军机处2分
(4)特点:主权在民;2分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4分
(5)从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2分

32、(1)《权利法案》(2分);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1分)
(2)《德意志帝国宪法》(2分)。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1分)
(3)同:都是君主立宪制。(2分)异:英国的君主“统而不治”,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德国皇帝拥有大权,议会权力有限。(2分)
(4)英王是世袭的,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但受议会限制;美国总统由全民选举,与国会既分权又制衡。4分
(5)“朕”的权力至高无上,不受任何限制。(1分)性质:封建君主专制政体(1分)
33、见课本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