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一历史试题>高一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测验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测验题及答案

详细内容

高一历史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单元测验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5个小题,共50分)
二战结束后,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据此回答1―6题。
1、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同盟双方对立
B、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必然导致同盟关系破裂
C、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D、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影响了美国称霸
2.“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柏林危机的爆发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3.下列关于“马歇尔计划”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宗旨是唤起合理经济再生,以便使“自由制度”存在
B、是“杜鲁门主义”的运用,并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C、它采取了较为隐蔽的手段,苏联与东欧没列入计划内
D为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4.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的自身利益
5.下列属于“冷战”政策实施内容的是 ( )
①“杜鲁门主义” ②实施“欧洲复兴计划” ③建立北约组织 ④入侵朝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6、下列关于“冷战”对国际关系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B、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C、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维护了世界和平
D、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渐走向联合,形成了欧共体。据此回答7―8题。
7、推动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
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面对美苏争霸,维护自身安全与发展的需要
C、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D、想摆脱美国的控制
8、欧共体成立后,在哪些领域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①建立了关税同盟 ②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 ③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 ④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日本崛起,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据此回答9―11题。
9、二战后美国扶植日本的原因是( )
A、战败后的日本经济衰竭、民不聊生 B、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C、美国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 D、利用日本发动朝鲜战争
10、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首要条件是( )
A、采用现代科技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的革新和改造
B、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影响
C、确立了贸易立国的思想,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D、战后进行社会改革,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11、二战后,美日之间由经济上的扶植转为竞争,这种变化反映出( )
A、美国有能力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 B、美国将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的据点
C、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都在恢复发展 D、美国独霸世界的经济局面已一去不复返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表明新的国际政治力量的出现。据此回答12―14题
12、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是( )
A、亚非会议的召开 B、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3、下列有关不结盟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新兴国家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 B、1961年诞生
C、不结盟的含义是消极的中立、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
D、它的兴起开始改变了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14、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A、欧共体的形式 B、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一跃成为经济大国
随着各国实力增强,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并且趋势不断加强。据此回答15―18题
1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
A、外来势力的颠覆活动 B、国内敌对势力的反革命政变
C、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D、资本主义复辟
16、下列有关当今世界形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B、两极格局结束,多极格局形成
C、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明显加剧 D、南北差距扩大趋势有增无减
17、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所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 )
A、缓和与紧张并存,和平与发展更突出地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B、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经济竞争力
C、美、欧、日本极之间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经济竞争对手
D、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力量对比变化有利于西方
18、当前推动社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日本积极建立政治大国 B、欧洲一体化进程加深
C、中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美国推行单边主义霸权政策
新中国一步步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据此回答19―25题。
19、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D、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20、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和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1、对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之一 B、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C、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专门机构的一切活动
D、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综合国力大大为提高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相对缓和
C、在苏美争霸中,美国由攻势变为守势 D、中国推行了正确灵活的外交政策
23、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新中国历届领导人,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 )
A、一个中国 B、“三个世界” C、“一国两制” D、四项原则
24、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贡献有( )
①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建立起来“伙伴关系”②倡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支持联合国开展的各项工作 ④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中国形成了面向21世纪全方位外交格局的重要标志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
C、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D、中国美、俄等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据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归纳二战后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4分)

(2)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6分)

(3)“冷战”持续40多年,它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却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7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材料二
1970年出口贸易/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钢产量/亿吨汽车产量/万辆水泥产量/万吨
欧共体385270.3486.31.09267936.411120
美国426117.09.7421.1930824.46405.6

1970年美日西德法国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总产值/(%)37.89.4510.16.5100
出口贸易/(%)15.26.912.26.4100
黄金外汇储备/(%)15.55.214.65.3100
材料三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材料四 共同体大部分原材料靠进口,而第三世界国家是共同体原材料的主要供应者。第三世界国家还向共同体供应棉花等农产品,第三世界国家是共同体的重要贸易对象……进入70年代,由于第三世界国家彼此协调立场,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使共同体与之签订了《洛美协定》。共同体同意在不要求“互惠”的情况下让非洲和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46个国家的工农业产品自由进入共同体国家,共同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帮助建立和扩大原料加工业、制造业和其他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设施……协定签订双方贸易到1977年已达300亿美元,双方进出口基本平衡。
――以上材料均摘自何春超主编 《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4分)

(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布局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70年代欧共体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变化原因是什么?(6分)


(4)《洛美协定》的签订和签订后双方贸易的发展说明了什么?(2分)

28、下面是一幅反映国际关系史上重大历史时刻的图片。观察图片,回答下面问题

(1)该图片的拍摄时间是 年,具体地点在 市。(2分)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为什么杜勒斯(时作美国国务聊)当年拒绝与周恩来握手,而尼克松却“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8分)

(3)分析这次历史性的握手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说明“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6分)

第七单元 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5个小题,共50分)
1、B 2、A 3、A 4、B 5、A 6、C 7、B 8、A 9、C 10、D
11、D 12、C 13、C 14、D 15、C 16、B 17、A 18、D 19、A 20、D
21、C 22、C 23、A 24、B 25、D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修筑“柏林墙”。(4分)
(2)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苏联扩展势力范围,美国视其为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美苏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实质:遏制苏联,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6分)
(3)影响: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美苏两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甚至不惜大举用兵,出现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局部“热战”,破坏了世界和平。(6分)
27、(1)西欧六国经济力量的依附:当时美国经济实力雄厚任何一个国家均无力单独与美国抗衡,必须联合。(4分)
(2)变化: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国家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美国经济实力空前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布局由战后美国经济独霸,逐步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控制,政治上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加强,美国霸权地位严重动摇。(6分)
(3)变化:改善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改善投资环境。原因:第三世界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斗争的推动;欧共体本身对于第三世界国家市场原料的需要。(6分)
(4)说明:第三世界国家经过团结一致的斗争,有力量逐步改变旧的不平等的经济秩序,“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可以促进第三世界经济的发展。(2分)
28、(1)1972 北京(2分)
(2)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使美国敌视新中国,杜勒斯的举动既是对周恩来人格的侮辱,更是美国歧视中国的表现。中国的强大和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它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使美国急于改善中美关系,尼克松的举动既表达他个人对周恩来的歉意,更是主动表达美国愿意改善中美关系的外交姿态。(8分)
(3)中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此后,日本等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缓和了国际局势,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美国通过缓和对华关系,改善了其在美苏争霸中所处的不利地位;有利于广大的第三世界国这的健康发展;有利于逐渐形成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