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及答案
详细内容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75分)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 耕作方式的不断变化
B. 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不断演进
C. 小农经济的日益成熟
D. 土地制度的不断改变
2.《国语•晋语》载:“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通过该记载我们可以确信春秋时期
A. 农民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B. 已经使用牛耕
C. 各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 D. 社会秩序混乱
3.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
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
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主要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 D.商品经济的发达
5.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熟铁制的,刺刀敌人身上立刻弯曲,须放在地上用脚踩平再用。同一时期我国的刀剑锐利坚硬,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A.春秋时期我国已经冶炼生铁和钢
B.春秋时期我国出现炒钢技术
C.用水排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水平
D.春秋时期我国铁制兵器完全取代青铜兵器
6.“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对比这两句诗,说明
A.丝织业不够发达,产量较少
B.当时的丝织品主要供上层社会消费
C.丝织品主要出口地中海等地区
D.丝织品为织者自己使用
7.明清时期,最能体现当时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手工业经营方式是
A.官营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集体手工业
8. 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 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史信息是
A. 宋代已开始生产钢针?
B. 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C. 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D. 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9.“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表述表明“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
A.租佃关系 B.雇佣关系
C.人身依附关系 D.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10. “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唐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 张骞出使西域时西行的骆驼队
B. 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C. 长安城内客商往来,繁华无比
D. 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
11. 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重视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A.受儒家“仁政”学说的影响
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C.皇帝是农民利益的代表
D.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
12.与唐朝前期的 都城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13. 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清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经历。晋商的发展表明
A. 政府鼓励贸易促进了商业发展
B. 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 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发展?
D.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14. 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 “除井田,民得买卖”,直接反映了
A. 分封制的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上层建筑的变化
15. 清初地主商人对财富“以末敛之,以本守之”,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
A.导致农民贫穷
B.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手工工场规模受到严格限制
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16. 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 众人集体生产 B. 田庄规模生产
C. 个体农户耕作 D. 官府募民耕作
17. 利玛窦是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以下场景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他在市场购买珐琅彩瓷器时使用交子
B.他喜欢阅读曹雪芹的《红楼梦》
C.他去农田参观时对筒车赞叹不已
D.他发现中国商人出海要有海外渡航证明书
18.明清实行禁海政策,长期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
A.“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国交流
B.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
C.清政府害怕外国人支持汉人进行反清斗争
D.造船技术落后,不适应远洋航海
19.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学习明清史以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做了主题演讲,他们的演讲题目如下,你认为其中的哪一个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一段历史的过程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21.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问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22.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2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战的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 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24.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A. 给土著人带去人文主义思想
B. 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 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 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
25.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26. 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 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 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 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27. 下列航海家的远航活动,按其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达•伽马到达印度 ②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③哥伦布首航美洲 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②④
28. 新航路的开辟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最主要是由于
A. 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B. 人类开始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C. 证明了地园学说
D. 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开始出现
29.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 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 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 企业家为航海家提供了物质支持
D. 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30.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31.17世纪,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是
A. 阿姆斯特丹 B. 伦敦 C. 威尼斯 D. 巴黎
32.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
A.法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兰
33. 假如你是17世纪时,荷属东印度公司雇用的著名的印刷业家族的一员,为该公司绘制航海地图。受雇后,你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航海图上的信息外流。荷属东印度公司此一做法最主要是出自何种考虑?
A.战争因素 B.商业因素
C.文化因素 D.外交因素
34. “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 殖民者从非洲抢走了大量财富
C. 黑奴贸易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35. 1819年,在一位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他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问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研制成功发电机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D.改良了蒸汽机
36.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
一幅烟囱多于教堂顶尖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 B.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
C.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D.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
37.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出现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可能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38.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被奇迹般地送到16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39.近代西方国家拓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是
A.商业战争 B.奴隶贸易
C.殖民扩张 D.宗教传播
40. 在19世纪的国际贸易中,以下哪一国家长期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德意志
41. 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84022
187014.8
19008.4
19207.1
A.工业化 B.殖民战争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42.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
43. 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时间英国美国德国
1860年27.59.16
1900年191312
A.经济危机的影响 B.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44.18世纪中后期推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A.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B.海外市场需求的扩大
C.对外投资办厂的需要 D.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
45.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
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
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不断扩大并占主导地位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46.2008年8月29届奥运会在北京圆满落幕。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有澳大利亚、美国等14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加,他们参加奥运会最不可能使用的交通工具?
A.自行车 B.飞机 C.火车 D.轮船
47.右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以下选项中能影响该时期世界石油产量的是。
A.石油化工业大发展
B.飞机制造业大发展
C.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机车
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48.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
① 坐火车旅游 ② 打电话拜年 ③ 周末看电影 ④ 乘汽车上班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9.据统计,在非洲国家的边界中,仅有26%是由河流、湖泊和山脉构成的自然
边界,其余都是人为划定,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非洲国家之间经常爆发战争
B.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所造成
C.非洲各民族是一种杂居的方式
D.非洲大陆的经济具有分散性
50. 1895年美国三百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
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A.美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得到完善
B.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C.垄断资本主义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国家加强了对私人生产的干预
二、非选择题(25分)
5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
一一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
材料三: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1)上图中A、B、C三条路线分别是谁开辟的航海线路?(3分)。
(2)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4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原因。(8分)
(4)材料三反映了世界市场的状况,这一经济体系的主导是什么?(2分)简述世界市场形成过程?(8分)
梅州市曾宪梓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期末考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