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一历史试题>2011年长春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2011年长春高一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详细内容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理)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测试时间4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3.1921年,美国商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与之交谈:“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紧接对话后出现的情形是
A.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B.粉碎协约国的武力干涉
C.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D.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4.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简单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却日趋复杂化。后者出现的原因是
A.经营者革命B.福利国家的出现C.国有化的推行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5.下表主要反映了1960年的中国
在国民生产总
值中的比例年代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57年43.3%31.2%25.5%
1960年21.8%26.1%52.1%
A.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B.农业生产大幅下降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工业品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
6.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
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C.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
D.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
7.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外汇储蓄急剧下降,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困难。当时为应对这一危机,韩国政府会应向下列哪一国际组织求援
  
      
8.《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比利时和卢森堡负责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种现象说明了
①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和解②西欧各国间的分工合作
③西欧开始了一体化进程④西欧各国已结成经济政治联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9.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活动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10.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主要目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解决军事工业中的资金等困难问题
C.反抗外国发动战争D.培养军事工业中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11.洋务运动最成功最有远见的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创办近代新式海军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2.从生产力发展的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近代”的认识应该是
A.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采用大机器生产
C.由商人和资本家出资兴办D.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
13.洋务运动欲使中国“自强”,但最终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其根本原因在于
A.西方列强的破坏
B.没有坚决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C.创办企业的多数是汉族官僚地主势力
D.未能从根本上触及中国封建的生产关系
14.有人认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这里的“先天不足”实际
表现为
A.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B.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归根结底是由下面哪一项决定A.外国资本主义侵略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封建主义的压迫D.官僚地主转化而来的
16.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客观上反映出
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B.外商企业、洋务企业的刺激作用
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
D.这些地方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
17.观察下列图片:

导致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改革开放政策②民众首创精神③矿产资源丰富④地近沿海优势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
18.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这里的“道路已经指明”是指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开始走工业化道路
C.实行新经济政策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9.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
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男耕女织
20.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A.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B.以田庄为单位的农业经营方式
C.以官府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D.以井田制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1.哆啦A梦到中国参加TV的“开心辞典”答题,她被“唐代诗人陆龟蒙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的是什么”这个题目难住了,打电话向你求助,你觉得应该是
A.瓷都景德镇的白瓷B.精美的丝织品印染品
C.唐代越窑的精美青瓷D.精湛的青铜器铸造艺术
22.《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线),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受到国家的严格限制④手工业者在越会受到歧视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3.“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是在
A.南北朝B.唐代C.宋代D.明清
2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
A.三圃制的广泛流行B.货币地租的出现
C.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D.盐铁官营制度的出现
25.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的途径包括①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②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③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6.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中国在西方列强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中扮演了半殖民地的角色,社会转型极其缓慢,有关缓慢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海外留学生大量介绍西方思想文化②封建顽固势力阻挠社会变革③近代工业举步维艰④遭受侵略、主权不断丧失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的主要标志是
A.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B.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28.1975年邓小平领导整顿的重点是
A.要求恢复被破坏的各项规章和制度,重申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B.致力于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C.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对交通运输、钢铁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D.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29.“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这
首歌谣描述的是
A.乡镇企业改革B.取消人民公社体制C.发展非农产业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0.下列人物陈述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正确的是
A.诸葛亮:“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B.曹操:“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C.司马懿:“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中西部”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D.周瑜:“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中西部”这样一个多城市、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1.有人说改革开放在1992年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请你为他找到依据
A.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共指导思想
32.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
①②③④⑤
A.①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④D.③④⑤
33.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语汇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练和语法的准确
B.“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34.20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奢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报纸和广播B.铁路与飞机C.电视和电影D.网络与漫画
35.新航路开辟后所出现的“价格革命”最重要的作用是
A.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B.增进各民族和各地区间的经济交往
C.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D.导致世界贸易路线和中心发生变化
36.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A.重商主义、圈地运动、海外掠夺B.中央集权、手工工场的发展、圈地运动
C.海外贸易、殖民战争、手工工场的发展D.圈地运动、海外掠夺、手工工场的发展
37.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
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CDom]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
46.2%40.6%28.4%16.5%8.4%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38.真正使美国彻底摆脱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是
A.罗斯福新政B.克林顿的“新经济”C.二战D.马歇尔计划
39.《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样的规定可以说明D
A.自然经济发达B.唐朝商业场所受到歧视
C.“市”是独立于政府管理之外的机构D.政府对商业的控制严格
40.(09年浙江高考)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
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
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1.近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与欧美国家的近代化相比,中国近代化①受到封建保守势力顽固抵制②缺少必要的原始资本积累③发展畸形,没有重工业企业④推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2.所谓“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婚姻礼仪包括议婚、订婚和结婚等全部过的礼仪程式,主要分为“成妻之礼”和“成妇之礼”。“成妻之礼”为“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成妇之礼”即拜见公婆、拜谒祖庙。婚姻重礼,当事人无自主权,而由媒人与父母参预或作主。“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材料中的这种婚姻习俗在什么时候被改变?
A.武则天成为中国古代惟一的女皇帝后B.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后
C.近代以后,特别是清末民初后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43.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水火不容,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①摸着石头过河②不是一帆风顺③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A.①②正确,③不正确B.①③正确,②不正确
C.①②③都正确D.①②③都不正确
44.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了殖民活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①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③造成了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④为手工工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5.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着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一项是
A.欧洲一发现;美洲一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一侵犯
B.欧洲一文明相遇;美洲一发现;全球史观一侵犯
C.欧洲一侵犯;美洲一发现;全球史观一文明相遇
D.欧洲一发现;美洲一侵犯;全球史观一文明相遇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
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以下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摘自“新华网”
材料四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分析师预测,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增加两倍,至1万亿美元。――摘自“新浪网”
请回答:
⑴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冈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⑵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美两国都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金融危机说明了什么?
(3)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材料四,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中的奥巴马以及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DCAC6―10ABADB11―15DBDCB16―20DDCAA21―25CAB
26―30CBCDA31―35BCDAC36―40DDCDC41―45AAD
二、材料分析
46.(1)“悲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兴办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赈”计划;。特点: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干预)。
(2)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大;政府都关注民生。
(3)特点: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宏观调控);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