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电算会计论文>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方向(一)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方向(一)

详细内容

[摘要]如何通过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本文提出了教学目标定位科学化、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课程内容学习网络化、考试方式无纸化、考试阅卷自动化、教学实践体系化等“六化”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0194(2006)11-0059-02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会计工作岗位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高校均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如何通过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就成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本文认为应朝着“六化”,即教学目标定位科学化、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课程内容学习网络化、考试方式无纸化、考试阅卷自动化、教学实践体系化等方向发展。

一、教学目标定位的科学化

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主要取决于合理、科学的专业培养目标,而合理、科学的专业培养目标应建立在科学的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及其发展方向上。当前,从各版本的会计电算化教材上看,其教学目标主要有3类:一是操作型,侧重于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含义以及某种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二是设计型,侧重于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各个模块的基本实现方法;三是操作设计型,是介于操作型和设计型之间的教学目标。
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各高校的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笔者认为,由于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学目标定位依据主要是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并随着岗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以我院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为例,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相应的教学内容是主要介绍某一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这一教学目标导致学生3方面的能力不足: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为此,我们将教学目标重新定位为: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以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是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不同蓝本会计软件的操作比较、作业设计、实践教学等内容。经过实践,不仅解决了原先教学目标定位不尽合理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学生的电算化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