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设施管理再认识(一)
详细内容
【摘 要】高校体育馆面向市场,如何“以体为主,多种经营”;在以体育教学为主的前提下,如何在管理上更加完善提高体育馆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充分考虑场馆多功能性和效益,同时作为学生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如何在顺应经济发展潮流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煅练机会,推动全民健身体育市场发展。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体育设施管理 高校 认识
1 传统体育设施管理
体育学院、部、系管理,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使得场馆的使用比较混乱,存在着使用过度或不足的情况,由于依赖学校财政的投资不足常常是年老失修而导致使用寿命年限大打折扣。其局限性在市场经济的改革浪潮下使它必将淘汰。北京市人民政府2007年4月12日就下发了《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指导意见》,极积地推动了学校体育设施管理改革的步伐。
2 体育设施物业管理形式
物业管理目前常见的形式是物业管理公司向学校交纳一定数额的费用而获得体育场馆的使用权。物业作为一个公司,一个营利性的组织,现阶段它通常的做法是把场馆作为一个大蛋糕,切成小块,转承给其它人。
3目前物管形式的不足
3.1体育馆承办体育赛事缺乏
通常体育馆没有什么体育赛事,这与体育馆的设施条件及现时的体育市场发展的大环境有关,所以偶尔做演唱会用。虽然从某种角度都是休闲娱乐的作用,但却着实遮盖了体育这一主业。
3.2体育馆形象的维护
体育馆一般是作为学校地标建筑物,在积极融入市场经济浪潮了同时,不能破坏校园氛围,而对于体育设施物业管理公司的相应监督是十分必要的,应写入相应的合同,在物业对体育馆的再转承中,不同的承包商把不同的部分用作不同项目。以至于第一映像,体育馆不像体育馆,反而更像百货市场,有卖饮料的、有饭馆、茶馆、有水吧,更有甚者连麻将馆都有。高校体育场馆更应该在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要鼓励微观搞活,追求经济效益、赚取利润。高校可以按照国家政策通过宏观调控的办法从经营者手中提取丰厚的利润,再把它投资到体育的福利性方面去,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既可以减轻高校负担,又可以在保证体育教学的前提下加速高校体育场馆商业化进程,使高校体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