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大学生树立经济头脑的必要性(一)
详细内容
〔摘要〕大学生的经济头脑与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论述了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一些弊端和成因,阐述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经济头脑 消费观念
1引言
树立经济头脑对于当前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大学生的经济观念与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单一型逐渐变得多元化、社会化。存在着追求高档次、崇尚名牌,经常光顾高消费文化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外出上街经常乘坐出租车,聚会交友大讲排场等。在一些学生中,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消费、面子消费,以及超前消费等高消费行为比较普遍。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消费行为导向,培养他们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
(1)超前消费
个人的消费支出必须同个人的实际收入相适应,这是科学消费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一种追求高消费的势头,即不顾个人家庭的实际收入,一味追求消费品的高档次、新产品、高价格、名牌货。当自己的经济能力支撑不了急速膨胀的消费时,就走进了赤字消费的误区。
(2)炫耀消费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人收入较高,或家庭殷实富有,他们一掷千金,比阔斗富,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气派;另有一种是有炫耀之心而缺炫耀之力,用压低基本生活费用支撑着时髦的穿戴。大学生的这种攀比行为,错误之处在于把富有等同于物质享受,忽略了精神富有。这种面子至上的炫耀之风,不仅污染了校风,还将会腐蚀大学生的心灵,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3)人情消费
在传统思想影响下,礼尚往来成为中国人推崇和仿效的君子风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古老的人情观与现时的经济关系发生了联姻,人情消费早已突破昔日止于近邻的范畴,从维系情感的单一目的演变到为达到特定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大学生社会群体,尽管生活学习在校园中,也深受此观念的影响。
(4)攀比消费
大学生谁也不输给谁的好胜心理在物质生活消费上的表现就产生相互攀比的现象。在形形色色的攀比后面,是高得惊人的消费,造成恶性循环。
3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孩子在消费方面的价值倾向,主要是来自父母的影响。某些人口袋里鼓胀时,就滋生了畸形的消费心理,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讲讲排场、显显派头。作为他们的孩子,以父母为榜样,也就容易养成大手大脚、盲目攀比的习惯。家庭影响在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非常明显。
(2)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大众媒体对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一些大学生自身体会也说明了这一点。广告是传媒机构与生产者、商家利益结合的产物。为了让大众接受该商品,消费该商品,一些广告为了达到宣传的目的,采取夸大、虚假的手段,把消费与地位、形象、品味、成功等联系起来进行大势的鼓噪宣传,制造各种虚假需求,对大众尤其是大学生的消费产生巨大的影响。
(3)同辈群体的影响
大学生在寻求脱离家庭的独立性时,非常注重同伴关系。他们通过经常地与同伴群体相联系和培养自己对服装、语言和音乐的爱好,从而逐渐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和情感上的独立性。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最大的是同寝室室友间的影响,其次是班上的同学,主要是玩得好的同学、或者学兄姐弟妹。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就会形成类似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价值观,于是做出类似的消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