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论高校女生公体排球课的教学改革(一)

论高校女生公体排球课的教学改革(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排球接发球垫球教学改革身心健康
  论文摘要:要提高普通高校女生排球运动水平,增强其体能、技能,改进排球课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抓好发球和接发球及垫球技术,将有形的物化教学训练同身心健康、人文训练相结合,提高体育素质。
排球运动在我国开展十分普遍,在高校里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排球也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必修科目[C}7,女生尤其喜爱.遗憾的是,许多女同学在上完一学期排球课之后,仍然不会打排球比赛,或者使排球赛成了发球比赛。因而挫伤了她们学习排球的信心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了普通高校女生排球运动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以及身心健康。
在排球运动中,体能、技能等多方面的有形的物化教学、训练是排球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唯一的成分。只有将有形的物化教学、训练同身心健康及无形的人文修炼相结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体质强壮、体育能力强的大学生[C27。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改进教学效果,快速提高普通高校女生排球运动水平和身心健康乃当务之急。我们通过排球教学的改革、实践,得到一些有益的结果。
一、提高发球成功率,增强学习信心
我们通过对女生教学班排球课的观察与数据统计发现:班级内的比赛,发球成功率直接决定比赛结果;班级间的比赛,接发球成功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班内比赛,因为技术好的同学少,所以排球比赛就成了发球比赛,哪个队发球失误少,就得胜;失误多,就失败。班级间的比赛,发球技术好的同学占了大多数,所以发球成功率较高,一传基本上能够垫起,但是一传到位就办不到了。垫起不出界,就算是好球。所以要使班级内的比赛能够打起来,班级间的比赛更精彩,就必须提高一般学生的发球成功率和技术良好学生的一传到位率。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快速掌握好发球技术呢?分析如下:
发球教学要改变教学次序,改变发球技术,注重实用。传统的排球教学,都是先学传、垫球,再学发球,此举并不科学。改变传、垫、发球的教学次序,先教发球,再教传垫球,教学效果大不一样。这是因为:
其一,先学发球,增强学习信心。发球技术相对简单易学,即使没有基础的同学,也能很快掌握,增强了学生学好排球的信’L,"和练习的兴趣。而先学传、垫球则不一样了。这两种技术都比较复杂,练起来单调枯燥,运动量又大,易疲劳,技术掌握进展慢,容易导致部分人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打击学生学习排球的热情,不利于下一步教学。
其二,先学发球,可以增加发球练习的时间,更好地掌握发球技术,提高发球成功率。这一点,对于大部分同学尤其重要,因为只有她们掌握了发球技术,班级内的比赛才能开展起来。
其三,先学发球,有助于使教学紧紧围绕“为实践而练”,传、垫球技术更实际可用。传统教学,传、垫与发球相分离,学生练习了大量的自传、自垫和短距离((3米以内)的对传、对垫,主要目标是通过考试,对参加比赛作用不大。因此,到了实战场上,她们就判断不准,接球失误。在传、垫技术教学中,应该有所侧重、突出掌握一种,如正面双手垫球,并使之与接发球技术紧密结合,保证发球一接成功,而不可平均用力。
要改变发球技术。传统的发球教学是学习正面低手发球,要求面向球场站立,手掌伸展,手臂在垂直面内由后向前挥摆,以掌根部位击球。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女生对此技术掌握不好,发球成功率低,主要是不过网。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身体素质差,协调性差,力量不够;二是技术不到位。前者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后者受教学时数的限制,也不可能用太多时间去训练、提高技术。对发球不过网的同学采用改革后的侧摆低手发球技术,即队员面向身体右方、侧对球场站立,两脚左右分开,左手托球,手臂伸直,球与腰部等高,右臂向球场后方伸展,握拳,拳眼向击球方向。发球时,左手轻抛球,同时身体左转,右臂发力斜向上向前挥摆,以掌根部位将球击出。此发球方法技术简单,力量大。经与正面低手发球作对比实验,结果发现,改革后的发球技术发球成功率明显提高,能有效解决大部分女生发球不过网、成功率低这一难题。
二、掌握接发球技术,提高技能与身心健康水平
发球是进攻的开始,而接发球则是防守反击的起点。攻守兼备,才能打好比赛。在教学中,应该从几个方面去指导学生掌握好一传技术。下面分别论述:
1.明确范围。在班球排球比赛中,接发球时常见两个队员同时去争抢球或都不接、球直接落地的现象。原因之一就是防守队员对自己的防守区域不明确,责任区没有划清楚。所以在
比赛前每个队员都应该明确在不同位置时自己的防守区域,及应付各种情况的职责,如直线发球落在两人防守区域的交界处时,谁负责接球。这些应该在比赛前就已协商好、演练过,才能在比赛时不漏空档,也不会同时争抢。
2.及时判断。发球力量大,球飞行的速度快、距离远,因此,必须判断准确,才能够移动到位击球。而判断准确则必须注意二点:一是早判断。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同学看着球飞过来,直到球过网后,才作第一步粗略判断;球快到身前方下第二步。此时移动去接球,球已到身前,不得不击球了,接发球的质量可想而知。所以,平时练习接发球时,就要有“早判断”的意识,逐渐养成“早判断”的习惯。这样,在比赛时方能做到球过网前下第一步粗略判断;球过网时,下第二步精确判断,确保有足够时间移动到位,从而保证一传的质量。其二,要掌握好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机。注意力集中太早,易疲劳;太晚,则判断匆忙,移动仓促,一传差,甚至出界。有资料显示,一般人注意力高度集中,注视一个目标的最佳状态只有1-6秒,过了这段时间,就要眨一下眼睛,作短暂休息,再恢复到紧张状态。另外,接发球的身体姿势不当也极易疲劳。此时,人处半蹲状态,重心落在前脚掌,处于一种不稳定平衡状态,时间稍长,疲劳就会产生,影响快速移动。许多同学不了解这两点,所以在比赛时,注意力集中的时机掌握不好。有些人偏早。在裁判鸣哨前,就已做好准备姿势,眼睛紧盯着发球员;当裁判鸣哨后,对方将球发过来时,刚好出现一个眨眼的短暂疲劳,移动和接球动作变形,造成接发球失误。部分同学则刚好相反,偏晚。对方发球后才集中注意力,结果刚做成半蹲姿势,球已到身前,慌忙应对。这种情况在比赛相持时间长,队员身心疲倦时更易出现。有时则是因为场上队员受场外干扰和自身情绪波动的影响。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在理论上分析清楚,加深认识。再让她们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掌握好接发球时集中注意力的时机。即在鸣哨前精神要放松;鸣哨后立即进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脚跟提起,眼盯发球队员;球发出后,眼随球走,细心观察,迅速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