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耐力性素质练习的价值及对策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学生耐力素质的现状,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旨在阐明耐力素质的重要性,并就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方法手段,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耐力素质;体育教育;探索方法
耐力素质是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从事运动的基础。耐力素质的提高及耐力训练过程本身对于改善机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功能以及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能力以及均衡性、灵活性,提高心血管系统机能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提高耐力素质对人的生活质量、生存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耐力性素质练习的重要性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提高耐力素质对个体体能的发展和克服疲劳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提高耐力素质对心血管的作用,一是可以改善心率变化,二是可以加强心肌力量。心率是反映心脏功能强弱的标志。人体运动时,循环功能的主要变化是心输出量的增加,各组织器官的血流量重新分配,特别是骨骼肌的血流量迅速增加,以满足其代谢增强时能量的供给。心脏具有一定的储备力,平日心输出量大约只有最大输出量的1/4。发展耐力素质可增大心肌力量,进而增加心输出量,从而提高人体活动能力。
1.2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人体不断地从自然界吸入氧气,又不断地把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种吸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过程,就是呼吸。执行呼吸任务的器官就是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大小支气管和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只有肺,其他部分是气体的通道,不能进行气体的交换。
耐力素质练习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物质和氧气,来供应所必须的能量,同时又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在这种情况下,呼吸器官必须加倍的工作,从而使呼吸机能得到改善。主要表现在:①呼吸肌增强,胸围也增大了,而使呼吸运动的幅度得到扩展;②肺活量增大,长期从事耐力素质练习的人的肺弹性增大,呼吸肌的力量增强,所以肺活量比不锻炼的人大得多;③呼吸深度加大,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的呼吸是浅而快,经常从事耐力素质练习的人,能加大呼吸深度,呼吸的次数也可以减少。
1.3 对肝功能的作用
耐力素质练习时,由于能源物质―糖的消耗增加,使肝脏的后勤供应加强,因而使肝脏的机能得到锻炼。运动员的肝脏里储备的糖元多,运动时向外输送的快。肝糖元对肝脏的健康极为重要。经常坚持耐力素质练习的人的肝脏机能比一般人水平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强,在动用肝糖元时比一般人经济。另外,肝脏又是一个重要的消化腺,经常进行耐力素质练习,在肝机能提高的基础上,就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1.4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经常进行耐力素质练习能提高肠胃的消化功能。进行耐力素质练习时肌肉运动加强了,除了需要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输送给氧气外,还需要胃肠供给能量物质。这样,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就更多了,消化管道的蠕动就更强了。胃肠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使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行得更加顺利和充分。长期从事耐力素质练习,由于呼吸的加快和加深,使膈肌大幅度地上下移动,腹肌也不断活动,对肠胃产生一种按摩作用,增强了胃肠的消化功能。
1.5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长期进行耐力素质练习能使神经兴奋与抑制、传导与反应等机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可以使人的精力充沛,精明果断,动作迅速、准确有力。可以使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使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抵抗能力有明显的加强。
1.6 培养意志品质的作用
耐力素质练习是艰苦的,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特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宣传体育先进人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磨练意志。改善耐力素质练习的枯燥情感,培养学生坚毅、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2 提高耐力性素质的方法和手段
2.1 持续负荷法
持续负荷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是发展耐力素质的主要训练方法。持续负荷法的主要特点是运动员不间歇地连续训练一段时间,速度或匀速或变速,负荷时间不应短于10 min。负荷强度心率指标平均为1min160次左右。
(1)定时跑。在田径场、公路或树林中做10 min~20 min或更长时间的定时跑。
(2)变速跑。在田径场进行。快跑段慢跑段距离和强度应根据任务与要求决定。一般常以400 m、600 m、800 m、1 000 m等段落进行。一般以心率控制在160次/min左右,慢跑段心率恢复到120次/min以下。
(3)越野跑。在公路、树林、草地、山坡等场地进行。跑的距离一般在4 000m以上。多可达10000m~20000m,时间一般在20min以上。
(4)法特莱克跑。在场地、田野、公路上进行。它是自由变速的越野跑或越野性游戏,持续时间30min左右,也可更长时间。
2.2 间歇练习法
间歇练习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间歇练习法的特点:练习时的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70~180次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依据,动作结构前后稳定。每次课练习的组数次数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