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专业形象与专业权威的正确确立(一)
详细内容
【摘要】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培养学生知识、素质、能力代写论文的重要载体。课程,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发挥着最基础、最直接的作用,它也是学校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学院背景,通过对课程教学中学生对教师五个方面的评价调研,结合现代大学教学的本质特性,探讨大学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尽快确立专业形象与专业权威的途径与方法,以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教师 专业形象 专业权威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也是培养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重要载体。课程,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发挥着最基础、最直接的作用,它也是学校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近期,我们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在学院范围内做了一项关于课程教学质量的调研,对本科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评价。本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范围,涵盖了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种类型的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的作用,我们从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学生的总体评价五个方面,力图调查了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与学生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2.5%的学生,在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中,认为教师很负责任及比较负责任;有78%的学生,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术造诣)表示认可,有81.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强或比较强;但是只有7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效果好并对课程教学的整体评价表示满意。
于是我们思考:当一名教师站在讲台前的时候,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综合素质(或专业能力),才能让学生心情愉快并保证课程教学的质量呢?教师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彰显其人格意义与智慧意义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探究现代大学教学的本质特性。现代大学教学的本质特性就是学术性、民主性和自学性。学术性指标主要体现在:⑴向学生介绍和展示本课程所在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⑵向学生介绍和点评相关领域的不同理论流派和不同学术观点,并表明教师自己对这些观点和流派的看法;⑶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等。从民主性来看,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精髓,其评价指标主要体现在:⑴课堂气氛的民主和谐,鼓励学生提问;⑵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及对不同意见的包容;⑶教师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水平;⑷、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启发性等;从自学性来看,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这三大特性,实际上也就确立了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那么,作为大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根据现代大学的本质特性,尽快站稳讲台,尽快确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专业形象与专业权威呢?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通过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调研以及与很多学生的倾心交谈,通过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不同的评价方式得出的各种结论,我们有如下思考:
一、确立教师的专业形象与专业权威,应明确认识教师角色是一个复合结构
教师专业形象应体现在两个立体层面上:一是教师的教育形象――“作为教师的人”,它由人们对于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角色期待和教师自身的角色实践构合而成,要通过教师的道德形象、人格形象、知识形象、讲台形象、公众形象、仪表形象等方面来表现。二是教师的职业形象――“作为人的教师”,是人们对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社会系统和职业体系中价值定位,它一方面包括人们对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义务、使命及实际的社会贡献的期待与评价,这是教师职业的外在价值;另一方面包括教师在社会系统和职业体系中社会资源的占有、自我发展的实现和精神上的自由程度,这是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只有实现教师的教育形象和职业形象的同沟和整合,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形象,使理想状态的教师形象现实化。有的学者提出,“21世纪国际教育赖以生存的未来教师形象”:“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是教师的头脑和灵魂;教师的人格作为未来教师的身躯,是影响学生最具震撼力的教育因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是未来教师的两只手;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基础能力是未来教师的双足,是立身之本。如此六大部分紧密、有机地结合,构成新时期‘复合型’教师”。
二、教师专业形象与专业权威的确立,非一日之功,它凝聚着一名专任教师成长历程中的辛劳与汗水,有学者精辟地概括为“立德”、“立功”和“立言”
所谓“立德”,是立为人之德、立为师之德;“立功”是立育人之功、立事业之功;立言是指做好教育本身的研
究工作。要全面地衡量一名专任教师的专业形象,离不开这些教师之“本”。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专业形象是就是教师的专业人格与专业知识的集合,有人又称之为专业智慧。笔者最近参加了学院“教学名师奖”的评选组织工作,当参选教师从师德师风、教学工作、教研教改与专业、课程建设、科研工作等不同方面,介绍自己的从教经历时,我们充分感受到这种专业形象的美好及让人的深深敬重,而这些均建立在教师的专业情意(即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与教师的勤奋努力之上,而专业权威的形成恰恰是这种专业形象的积累。教师一定要有一个信念,教学工作是点点滴滴、细水流长,日积月累的,有理想、爱学习、肯研究是确立专业形象与专业权威的必由之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究竟能够走多远?也取决于此。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