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程论文>从博弈论看管理当局盈余管理

从博弈论看管理当局盈余管理

详细内容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为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严重问题,“银广厦”、“欧亚农业”、美国“安然”等一系列事件使投资大众开始质疑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甚至是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会计造假,通过虚拟交易等方式达到报表盈利的目的,像欧亚农业、银广厦等都是会计造假,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另一个原因是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通过应计项目管理、巨额冲销、收入平滑等方法披露会计信息,达到管理层的目标,这则是一种合法行为。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

关于盈余管理,会计学界一直存在这诸多不同的观点,美国会计学家William. K .Scott认为“由于会计灵活性是权责发生制会计所固有的特性”(2000),所以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和)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外,Katheri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得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国内许多学者也对盈余管理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诠释。王展翔(2001)认为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最大化主体自身利益的行为。魏明海(2000)认为从“信息观”理解盈余管理,它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件以改变财务报告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陈雪洁、邹小凡(2002)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预期水平。

笔者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会计信息使用者博弈的和解,它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为达到管理当局自身利益最大化,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进而对会计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的行为。

二、盈余管理中的博弈分析

从博弈论的原理,我们可以将盈余管理的决策过程看作一个非博弈的过程,即局中人事先彼此不能形成有约束的合约。是否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决策则是该非合作博弈的和解,即纳什均衡。

1.情景陈述及前提假设

对盈余管理决策来说,这个非合作博弈的局中人有三方:董事会、管理当局和投资人。我们用G={s1,s2,s3;u1,u2,u3}表示此博弈,其中s1表示董事会的战略空间,s2表示管理当局的战略空间,s3表示投资人的战略空间,un表示各自的收益函数(n=1,2,3)

在G中,存在着3个子博弈:董事会自身的博弈g1={s1;u1},董事会与管理当局的博弈g2={s1,s2;u1,u2},管理当局与投资者的博弈g3={s2,s3;u2,u3}。

前提假设:(1)G中各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不参与选择严格劣战略。

(2)这是一个初次上市的公司,在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公布预期增长率i

(3)市场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不完美的。

(4)该公司从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所得全部用于招股说明书中所陈述的项目。

(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每个局中人的战略空间等概率。

2.G中的博弈树

3.各子博弈的博弈分析

⑴董事会自身的博弈g1

董事会在招股说明书中制订预期增长率i ,董事会有两种选择,即战略空间:s11,s12,董事会可以制订高的预期增长率iH,即s11,也可以制订低的预期增长率iL,即s12。相对的,产生两个收益函数u11,u12(注:iH,iL是相对于实际增长率i ' 而言的)。

假如董事会是激进的,预计未来可以高速增长,或者董事会想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首年融到更多的资金,此时董事会可能选择iH,纳什均衡N1=(s1,u1);相反,如果董事会是保守的,谨慎估计为了预期增长率,或者董事会希望给投资者一个好印象,该公司的业绩稳步增长,经营风格稳重沉着,或者董事会担心未来的实际增长率i '达不到预期增长率i,此时董事会会选择iL,纳什均衡N2=(s2,u2)。

⑵董事会与管理当局的博弈g2

关于g2,可以用“委托-代理”关系加以解释,由于双方存在委托代理关系,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因此,不同的追求目标导致了决策、行动的不同。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的不对称,更是使会计信息提供者(管理当局)通常比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更多的内部信息,从而使管理当局可以利用盈余管理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信息完美,沟通透明,即没有契约摩擦和沟通摩擦,盈余管理则不会发生。

对于g1={s11,s12;u11,u12}的纳什均衡N1=(S,U),管理当局会有自己的战略空间s211,s212,s221,s222,产生收益函数u211,u212,u221,u222

如果董事会的纳什均衡N1=(s11,u11),即董事会选择iH,管理当局在第一年末发现实际增长率i ',i '

⑶管理当局与投资者的博弈g3

设I为投资者投资额,r为投资回报率,R为投资其他公司的回报率

道理同(1)(2),由于资本市场中信息的不对称,对于g2中的纳什均衡N2=(S,U)投资者都有自己的两个战略空间s31 s32,即投资与不投资。如果投资人认为会计信息真实,就会选择投资,管理当局则会顺利的在资本市场上融到所需资金进行生产经营,获取下一期利润,投资人可以获得预期报酬Ir, Ir≥IR;相反,如果投资人认为会计信息失真,则不会投资,获得的报酬为IR。

三、管理当局关于盈余管理的决策分析

前面已经分析了在董事会、管理当局、投资者三方之间的三个子博弈,那么管理当局会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盈余管理呢?进行盈余管理有什么后果呢?下面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上述的两个问题。

⑴前提假设:同前5个假设

⑵定义变量:Pt为第t期实际净利润,即未作盈余管理前的净利润(Pt>0,t≥1)

i '为第t期实际增长率

i为第t期预期增长率

P缺为由于企业在t-1期进行盈余管理而产生的对第t期的减少缺口额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