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模式研究及策略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探讨企业跨国并购问题具有特殊意义。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企业如何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采用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怎样“走出去”等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针对模式与策略的分析,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模式的选择和策略的制定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并购 跨国并购 并购模式 并购策略
一、适合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模式及策略
1.买壳上市
买壳上市是非上市公司通过对上市公司的控股达到间接甚至直接上市的目的。对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活动采用这种模式的适宜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是成本较低。首先是上市成本,若要买企业,只须买股票。其次,证券市场是一个融资成本低的地方,尤其对于一些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其规模较大,体制较完善,十分利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融资。
二是时间短,速度快。中国企业一旦选择了国外的目标企业,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上市的目的,而不必经过较为烦琐的审批、登记、公开发行等手续。
三是“2+2=5”的协同效应显著。中国企业所选择的“壳”公司通常业务规模小,业绩平淡或不佳,所以当被收购的消息发布后,该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会有所上涨,有利于提高股东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发或配售新股,筹集资金。
2.换股并购
换股并购,即以股票作为并购的支付手段。随着中国并购市场的日趋活跃,换股这种交易方式在全球并购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首先,换股并购避免了短期大量现金流出的压力,降低收购风险,而且在财务上可合理避税和产生股票预期增长效应。其次,充分发挥跨国并购“功能互补”效应。因为换股并购多为“强强联合”,善意并购,外国企业在技术、市场、产品和服务、管理方法和理念乃至企业文化等都有其独特的一面,进行跨国并购能更好的使中国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市场所接受,从而强化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并购模式的选择与运用的策略
1.强强联合,换股并购
一家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兼并收购与本企业已有竞争关系存在、可以实现战略互补的企业是企业培养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方式。这便符合了美国DEC公司前总裁简·霍普兰德(J·Ho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R·Nigel)提出的跨国战略联盟理论。
首先,在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上,我国的企业应以优势互补为前提,即可以是生产领域的产品线互补,也可以是业务方面的品牌优势互补等;其次在行业的选择上,轻工业纺织、家电、机电、医药等产品的加工生产和工程承包都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对外国企业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不但有利于跨国并购的实现,而且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也会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