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降低财务费用途径的初探(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由于国家连续8次上调人民币贷款利率,给资金密集型企业财务费用的控制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采取措施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财务费用,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从实际操作经验出发,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贷款利率; 上调; 财务费用; 降低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5%。
这对众多靠贷款投资的项目来说无疑是个利空消息,因为每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都伴随着人民币贷款利率的上涨,特别是新建资金密集型企业(资产负债率高通常在75%左右)面临的压力更大,意味着贷款利息支出又要增加,财务费用管理压力骤然加大,因此如何统筹安排资金、降低财务费用就成为这些企业融资管理的重点。但万变不离其宗,降低利息支出的途径无非是控制贷款规模、降低贷款利率、缩短贷款期限三个方面。笔者从贷款的形成入手提出几点控制财务费用的粗浅看法:
一、在贷款形成过程中灵活采用长贷、短贷相结合的融资方式
为了减少筹资费用,企业应采用长、短贷并存的方式,而不是全部以中长期贷款方式筹集资金。一般而言,为了支付大额款项的贷款应以中长期为主,而对小额款项的集中支付应以短期贷款为主,这样,一旦有了周转资金可以马上将短期贷款归还,即使没有周转资金,也可在短期贷款到期后展期,再转为中、长期贷款,形成以中、长期贷款为基础,用短期贷款做周转,到期转中、长期贷款的多层次贷款结构。通过合理安排融资结构,充分享受短期贷款的低利率,降低贷款总体利率,从而达到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财务费用的目的。
二、在贷款支付时采用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
应根据企业的全年资金支出编制年度网络进度计划,在此基础上认真、准确地编制月度资金预算。在确保公司信誉、满足支付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在一个月集中支付2-3次,根据支付需要,做到用多少贷多少、随用随贷,实现“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避免出现贷款、用款时间出现差异而造成资金浪费,使资金得到高效利用,有效地控制账存现金余额。
三、充分运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沉淀
一般而言,大型基建项目在竣工决算时都留有5%-10%的质保金,这部分资金通常在一年以后才需支付,在这一年中企业将会有资金存量的形成,主要为折旧资金和利润沉淀,因此对质保金不必全额贷款,在确保生产经营支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营运资金数量具有波动性及时间价值这一特点,对每月按月形成的营运沉淀资金(折旧、利润等)统筹安排,只需贷进与生产经营第一年资金存量的差额即可。但这样做有个前提,那就是企业应及时结算收入,控制非经营性支出,确保资金能沉淀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