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污水处理的可持续发展(一)
详细内容
摘要: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日益减少。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地挑战,这迫使人类必须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而在这个大问题中,水又是最重要的.因为水是生命的源泉,"民以水为天"。水在自然资源中是应用最普遍,分布最广泛,对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认识到,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是有限的。而这有限的水,正遭到严重污染,这使本来就十分匮乏的水资源更加匮乏。
关键词:污水处理 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
一方面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又有大量排出,流入江河湖海污染水体。处理既可解决水源的严重污染,又可开发新水源,应该说这是一项事半功倍的事业。然而由于认识,体制、资金、技术的问题,处理迟迟不能迅速发展。
本文从我国水污染和处理的状况,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我国处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三方面去阐述我国处理的发展,力求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处理持续发展的道路。
1 我国处理的概况
1.1我国水污染的状况
1.1.1我国排放量的统计与预测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我国87~95年排放情况如下表。
年平均排放增长率为1%,其中工业废水占60%,并且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2%,生活约占40%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7.9%。
根据清华大学紫光投资公司统计资料预计2001~2005年的排水增长率0.8%,2006~2010年排放年增长率为0.1%,这样到2010年我国的年排放量为763亿吨。
1.1.2我国水污染状况及造成的损失
根据统计,我国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已经受污染的约占82.3%,全国有监测系统的1200条河流中,已有850条受到污染。据全国2222监测站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七大水系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Ⅰ、Ⅱ类仅占33.2%, 符合Ⅲ类标准的占28.9%,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38.9%。在统计的138个城市河段有133个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占统计总数的96。4%,属于超Ⅴ类水质的有53个河段占38%,属Ⅴ类水的27个河段占20%,属Ⅳ类水的26个河段占20%,Ⅱ、Ⅲ类水仅占23%。
我国现有的淡水资源34550亿吨,其中地表水26000亿吨,按每立方米水资源价0.2元,仅地表水污染造成的损失4278亿元,而要治理这些水按一吨1000元,共需投资21398000亿元,可见由于水污染造成的损失是何等巨大,而要治理费用就更大了。
1.2我国处理情况
1.2.1我国处理厂建设情况
截止1998年底,我国现有处理厂187座,年处理能力43亿吨。我国平均668万人拥有一座处理厂,而美国每万人就拥有一座处理厂,瑞典每五千人就有一座处理厂可见我国的处理建设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其处理能力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仅有的187座处理厂绝大部分是一、二级处理。
1.2.2我国处理的技术设备情况。
我国处理技术,在吸收、消化国外技术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技术。从国外引进的鼓曝法,A2/O法、氧化沟法、AB法,以及近几年出现的ABC、SBR法、生物膜法、高压膜法等,但这些技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基建造价和运行成本较高、处理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
我国的设备存在着效率低、能耗高、维修率高、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目前我国现存处理的设备运行状况是1/3运行正常、1/3不正常、1/3处于停止状态。这使处理厂的运转率只能达到50%,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尽管,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也引进了一些国外的设备,然而这些设备价格十分昂贵,如果全面引进国外的设备,一方面巨大投资难以承受,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我国处理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1.2.3处理预测
根据我国排放的预测,以及我国环境治理的95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我国2000年处理率要达到25%,2010年达到45%。
2000年我国排放量将达到392亿立方米, 处理25%为98亿立方米 即每日2685万立方米 已建成的厂的日处理能力为1167万立方米,尚需建设日处理1518万立方米 的处理系统,约需资金304亿元。
2010年我国排放量将达到763亿立方米, 处理45%为343.8亿立方米即每日9407万立方米,扣除2000年已经达到的日处理能力即2685万立方米,尚需建设日处理能力6722万立方米的处理厂,约需人民币134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