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式簿记产生于汉代(一)
详细内容
【摘要】 本文从复式簿记的特征入手,即“一笔业务等额记入对应账簿,从而能够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便于检查记录的正确性”,并结合史料,分析历史背景以及汉简中所描述的经济业务,以事实说话,挖掘着实的证据,得出复式簿记起源的新证——复式簿记产生于我国西汉。
【关键词】 复式簿记;特征;新证;汉简
长期以来,国内外专家对复式簿记产生的时间和地点有众多争议,可谓百家争鸣,众说纷纭。其中,以13世纪意大利说为多数会计专家所认同。而国内外大多数专家认为古代中国只有单式簿记。
复式记账法产生的标志应是采用复式会计记录,一笔业务等额记入对应账簿,从而能够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便于检查记录的正确性。
中国汉简是否具有以上所描述复式簿记产生的特点呢?是否具有佛罗伦萨簿记法的特征呢?这个就是证明复式簿记在中国产生的关键了。
“悬泉汉简”发掘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甘肃敦煌,前后共出土简牍两万余枚,其中不乏会计类简牍,极具历史价值的简牍,文字如下:
效谷移建昭二年十月传马簿,出悬泉马五匹,病死,卖骨肉,直钱二千七百 ,校钱簿不入,解口?《敦煌悬泉汉简释萃》0116:69
这是一枚审计简牍,“传马簿”是用来记录马匹进出的账簿。该简牍大意说的是审计人员检查马匹账时发现:传马簿上列示五匹马病死,遂将马肉卖了2 740钱的记录,但是回过头来看“钱簿”却没有记录这项收入。审计人员提出质疑,“这是为什么”。
该简牍给了我们一条很清晰的信息,在我国西汉,马匹的买卖不光应该记录在“传马簿”上,同时其伴随产生的现金流动也应该记录在“钱簿”上。这是很明显的复式簿记的标志,物品的流动不光记录在该物品的账簿上,也记录在对应的账簿上。
“孤例不足为证”,下面将就敦煌悬泉汉简于佛罗伦萨银行账特征进行对比,给出复式簿记在中国产生的新证,并给出敦煌悬泉汉简中佛罗伦萨银行账并不具备的特征。
从汉简中可以看出,西汉已经开始登记对应账簿。
公元前的汉简资料中可以从当时的审计程序中看出当时的记账程序。下例见《敦煌悬泉汉简释粹》:
刘承明到遮要,病柳张,立死,卖骨肉贾钱四百,有书
卖贾四百,贱非实,书到,更实移。谨案文书臧官者,
(ⅡT0115 ④:49)
騧,乘,齿十八岁,送渠犁军司马令史勋承明到遮要,病柳张,立死,卖骨肉临乐里孙安所,贾千四百。时啬夫忠服治爰书,误脱千,以为四百。谒,它爰书。敢言之。A
守啬夫富昌B(ⅡT0114③:468AB)
此二简是郡府审核其钱簿时,第一简是马的骨肉卖了400钱,但是钱却没有收到,第二简是说明卖了1 400钱但却出了差错,记为400钱,这说明在当时这笔经济业务的程序不仅要在传马簿上下账,而且还要记入钱簿。这样自然能够体现出当时登记对应账户应该是一种惯例,不然也不能发现这些差错。
还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账簿上看出汉简中的转账业务。如下例:
九五 《元康四年鸡出入簿》
出鸡一双,以食长史君,一食,东。
出鸡一双,以食使者王君所将客,留宿,再食,东。
出鸡二双,以食大司农卒史田卿,往来四食,东。
出鸡一双,以食丞相史范卿,往来再食,东。
出鸡二双,以食长史君,往来四食,西。
出鸡一枚,以食太医万秋,一食,东。
出鸡一双,以食刺史,从事吏一人,凡二人,一食,东。
出鸡一双,以食大司农卒史冯卿,往来再食,东。
出鸡一枚,以食使者王君,一食,东。
……
·最凡鸡四十四双。正月尽十二月丁卯所受县鸡二十八双一枚,正月尽十二月丁卯置买鸡十五双一枚,直钱千二百一十五,唯廷给。
……(Ⅰ0112③:113——131)
二一三《过长罗侯费用簿》
悬泉置元康5年正月过长罗侯费用薄(簿)。
县掾延年过。
入羊五,其二羔,三大羊,以过长罗侯军长吏具。
入鞠三石,受县。
出鞠三石,以治酒之酿。
入鱼十枚,受县。
入豉一石五斗,受县。
今豉三斗。
出鸡十双一枚,以过长罗侯军长史二人,军侯丞八人、司马丞二人、
凡十二人。其九人再食,三人一食。
出牛肉百八十斤,以过长罗侯军长史人,斥侯五十人,凡七十二人。
…… (Ⅰ0112③: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