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建筑安全论文>遂昌县城乡规划创新的思考(一)

遂昌县城乡规划创新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一、加深对规划的理解,深刻认识规划的本质特性
  1、要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城市规划是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我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指出:“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进行实施管理。”因此,城市规划不只是编制物质环境规划,还包括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设想、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工程建设的综合性规划。城市规划的宗旨是在一定时期内制定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开发经营活动协调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
  2、深刻理解城市规划的本质特性。
  一是可持续性。核心内容是人地规模,要加大力度控制人口自然增长,节省资源,为市民创造良好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
  二是权威性。我国《城市规划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条规定:“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三是前瞻性。根据城市发展规律预先测定城市未来发展的性质、规模、布局以及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指标;
  四是科学性。科学是讲求实际的,其本性质是创新,是追求真理;
  五是严肃性。城市政府在执行规划时必须控制死,按规划进行建设,约定俗成,培养居民自觉执行规划的全局意识。还有就是整合性、民主性、艺术性、衔接性等特性。只有真正理解、领悟了城市规划的以上特性,才有可能建设、管理和经营好我们的城市。
  二、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城市定位问题。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是确保城市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我们自身发展落后,造成城市规划时间滞后,定位不高,起点较低。城市定位没有找准,会造成无序建设,要素配置不合理和财力的浪费。
  城市定位是城市在区域中的职能定位,找准了城市的定位就找到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准确、鲜明的城市定位,对于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实现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持相对良好,这是发达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的城市总体特色应定位在“山水生态”上。要充分体现这一特色,必须在规划中对本县的区域环境、整体布局、建筑风格、景观效果等进行细致深入地研究,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青山绿水这一宝贵资源优势,做好山水文章,使城市与山水有机融合,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规划的统筹发展问题。统筹,就是要牢固确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发展,就是要把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以往的规划只有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而且与其他规划联系不紧密,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在规划工作中,首先要研究的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的战略规划,这是管宏观、管全局、管根本的。在这个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再进而研究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接着,再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最后,制定交通、市政等专项规划。因此,要切实加强规划的系统性,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的良性发展。
  3、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衔接不够。规划对现状而言,针对性不强,缺乏城市规划的整合性,缺乏城市规划的整合性,并影响到城市规划的实施,失去了城市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规划编制与管理形成了两张皮,造成技术力量分散,技术思想隔断,实施反馈和成果调整渠道不顺畅,降低了规划对城市过程的反映能力,规划管理越来越远离规划实施。此外,土地有偿使用把规划管理的重点引向城市的局部,管理方式趋向于以接受用地申请的被动型,越来越少地对城市建设策略和公共投资施加影响。
  4、城市环境建设不够。遂昌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城,建成区面积4.3平方公里,南溪、北溪穿城而过。1.5平方公里的妙高山矗立城中,成为天然的“城市公园”。生态绿色,秀山美水的自然环境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可是城市建设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局限,建设条件较差,历史上形成的老城区的环境建设落后,也就谈不上高绿化率了,而在旧城改造中由于受到许多客观条件制约,绿化率也都很低。城中居住区内的绿地率距离国家标准30%还很大。如近几年拆迁安置建设的北门小区、官碧路住宅小区内的间距仅4米,而建筑层数却达到五、六层高,叶坦安置住宅小区日照间距也仅为7米。区内几乎看不到公共绿地及公共活动场所。安吉县也是跟我们相似的山城,城市建设条件相近,而他们的县城建成区绿地率已经达到了人均绿地面积13.5平方米。城市建设有序、整洁,绿地率较高,环境宜人。绿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环保、城市生态、城市景观和城市疏散的重要保障,是城市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创造一个安闲舒适的人居环境,这是城市建设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如何使遂昌成为名符其实的生态城市,使城区内建设用地和绿地相间相融,形成城市风貌韵律与节奏交替的变化格局,做好绿色文章,把中心城区建成最佳的人居生活空间,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去研究解决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