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建筑安全论文>从深层探讨中国建筑现代化面对的问题(一)

从深层探讨中国建筑现代化面对的问题(一)

详细内容

自1984年中国展开城市现代化政策后,全国的大城市都大兴土木,高楼林立,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在这短短的十六年间,在国内所兴建房子的数量,可说是史无前例。表面看来,五花八门的城市新面貌,好像很大都会气派。可是细看之下,一般的建筑设计的质量,却是十分的差。大部分的新建筑缺乏创意,形式方面只不过是模仿西方建筑,尤其是取自各家著名公司,如SOM、KPF等作品。也因为这个缘故,很多国内的大型项目,干脆委托国外名牌公司去设计,使国内设计待业前途很受打击。正当现今西方国家建筑待业不甚景气,故此很多国外的建筑师,都跑来国内打开他们的市场,这也可说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必然性的竞争现象。近百年来,中国人历有“崇洋”的心态,加上现代建筑起源于先进的西方国家,要原装(老外)的设计,作为我国现代化建筑的样本,很多决策人或业主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个现象不只限于在国内,在香港的建筑界,也面对同样的问题。

  我认为造成上述被动的现象,有二个层次的因素:外在因素及内在因素。

  一、外在因素

也许我们可以说由于客观的,不可避免的外在因素制约,所以有很多建筑师认为,做不出好东西是因为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良好的气候环境,促成有创新及质量的设计机会。这种现象应该说是客观存在。可举出若干主要问题:

  1.不理想的建筑体制在一个建设项目中,由三个主要的单位组成相独立的三方:

  (1)委托方(业主);

  (2)设计方(设计院);

  (3)承包方(施工队伍)。

  在这种体制中,设计方没实权,当然实际也没有多大责任。因此,在建设过程中无法控原设计构思及施工质量。

  2.一般决策人和委托方不懂建筑专业,只求外形“新、奇、特”的效果。为了赶工,根本不骨给设计方充分的时间去深入设计和解决具体的建筑问题。

  3.而一般设计方案投标,只追求设计方案表面悦目的效果图和模型,所限的时间又太紧,根本没有时间给投标方深入研究,大部时间花在制作悦目的效果图及模型制作上,而不是放在设计上。结果形成肤浅的建筑设计,直接影响完成后建筑的质量和实用效益。

  4.设计费太低,一般只够表面初步方案的开支,没有足够的资源给设计方作深入设计,误解以为只需要有外观特色的方案设计即可,细节问题似乎可以在施工图阶段解决。

  5.一般决策人和委托方常有崇洋的心态,看不起国内的设计能力,不给国外设计师有相同的条件与待遇。

  6.文化传统“大包袱”对国内设计方的压力,尤其是在有历史文物的古城中做设计,常常会面对种?quot;保守“思想的阻力。

  7.设计院体制落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及机电设计,虽同在一个设计院,但却孤立分工而不合作,使得从原方案设计到扩初稿设计再到施工图过程中,渐渐走样。

  8.政府规范落后,有些还比较保守,使得很多创新的设计无法实施,但对外国建筑师的要求却比较放松。

  二、内在因素

因为上述的各种外在因素,造成一般国内建筑师认为无法在这种影响下,做得出好的设计。问题是,如果这些外在因素都可以完全消除,是否一般国内建筑师(包括香港的建筑师在内),便可创出达到国际水平的建筑设计呢?我们认为不见得,我的看法也许会得罪很多同业人士,可是我仍然要直言。在现在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要有勇气地,深入我们心底里最深的层次,分析自己的弱点,这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真正要克服的,是自我“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