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缓凝剂能减慢水泥的水化速率,从而减慢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率。但是对于连续搅拌的混凝土,缓凝剂不但不能减慢坍落度的损失率,反而加速了坍落度的损失。然而用粉煤灰来取代部分水泥,就可降低坍落度的损失率。但这要取决于粉煤灰取代水泥灰的百分率,而且与所用粉煤灰的烧失量有关。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水化速率;缓凝剂;坍落度损失;粉煤灰
1.前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拌的混凝土就会由于硬化而失去和易性――这种现象叫做“坍落度损失”。因为早期的水化作用逐渐地减少了混凝土中的游离水,各种化学的和物理的因素使混凝土的稠度发生了变化,造成了混凝土内部的骨架结构。
在天气温和的情况下,通过短期的搅拌,混凝土稠度的正常变化是没有实际困难的,混凝土保持和易性的时间较长,足以促进浇筑和抹面。然而在搅拌时间较长,特别是在暑期的情况下,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率就会大大加快,这在浇筑作业期间会造成严重困难。
用一种质量勉强合格的F级粉煤灰取代部分细砂的混凝土,人们已经研究了其对坍落度的影响。但是对于掺或不掺减水―缓凝剂的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以及对掺或不掺高效减水剂(超塑化剂)的混凝土和粉煤灰混凝土,当它们在中等温度(21℃)较高温度(32℃)中,连续搅拌达180分钟后的坍落度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2.材料
2.1水泥――所用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5%粉煤灰(以重量计)与水泥磨在一起。
2.2粉煤灰――所用的粉煤灰是从烟煤中产生的,其分类为F级粉煤灰。用X―射线的衍射分析法所得的主要成分是莫来石(mullite,也叫富铝红柱石)和石英。其少量的组份是赤铁矿、石灰石和方解石。
2.3化学外加剂――采用两种D型减水―缓凝剂,还有两种G型超塑化剂。
第一种减水―缓凝剂WRR―Ⅰ,其化学成份为葡糖酸钠(sodiumgluconate)。第二种减水―缓凝剂WRR―Ⅱ,其化学成份为磺化木质素和合成材料。
第一种超塑化剂SP―Ⅰ,化学上是以磺化甲醛萘基钠(sodiumnaphthaleneformaldehydesulfonate)为基础的合成聚合物。第二种超塑剂SP―Ⅱ,从化学上说是一种合成聚合物。
2.4 骨料――粗骨料是中、粗型的轧碎的白云石,其最大粒径为19mm。细骨料是一种很细的天然硅质海砂,其细度模量为1.58。
3.配合比
掺和不掺粉煤灰以及掺和不掺化学外加剂根据需要的坍落度160±10mm来调整。根据生产厂家推荐的掺量,第一种外加剂WRR―Ⅰ的掺量在21℃时为每100kg水泥0.125L;在32℃时则为每100kg水泥0.190L。第二种外加剂WRR―Ⅱ的掺量在21℃时为每100kg水泥0.4L;在32℃时则为每100kg水泥0.7L。生产厂家推荐的第一种超塑化剂SP-Ⅰ的最佳掺量为每100kg水泥0.7L。第二种超塑化剂SP―Ⅱ的掺量在21℃时为每100kg水泥1.0L,而在32℃时则为每100kg水泥1.2L。
4.试验程序
第一组实验是在21℃的温度中做的,第二组实验是在32℃的温度中做的,所有的混凝土拌合物都用调整其拌合水的用量,来达到初始的160±10mm目标坍落度。
5.试验方法
混凝土拌合物都是在一个温控实验室中制备的,所有的材料都经过秤量,并在拌合前至少在实验室中存放24小时。混凝土在一台自由落下的搅拌机中拌合5分钟。为了模拟在混凝土拌和车中发生连续的搅拌作用,搅拌机的鼓筒在几乎是垂直的状态下连续转动。搅拌机的自由落下作用减少得越多,混凝土所受到的搅拌作用就越不强烈。为了避免水份的蒸发,鼓筒的开口是盖着的。
坍落度试验是在搅拌5、25、45、90和180分钟后进行的。在混凝土出料之前,搅拌机的鼓筒回到其搅拌位置,混凝土再拌合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