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经济其它相关>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的提出与反思(一)

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的提出与反思(一)

详细内容

内容提要:本文在综述资本账户开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的定义并不清晰,难以论证其是资本账户开放的核心条件,从四个方面对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概念及其理论进行了反思:内外均衡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与国内经济金融体制的关系、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的量化指标、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与内外均衡的关系。

  关键词:资本账户开放 国际收支结构 可维持性
   
  一、资本账户开放的研究成果综述
  
  资本账户开放的现有研究成果较多,除对资本账户开放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的分析之外,还包括:(1)资本账户开放对一国经济的宏观、微观影响,收益与风险分析;(2)资本账户开放的国别经验与国际模式比较,通常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这两个维度分类与探讨;(3)资本账户开放的操作问题,一般分为资本账户的前提条件、模式选择、顺序选择三个问题;(4)中国开放资本账户的研究,包括动因、路径、现实约束条件、影响、步骤、配套措施,甚至进程等等。其中,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
  Benu Schneider(2000)基于国别经验,指出发展中国家开放资本账户的前提条件涉及到财政的稳固、通货膨胀、金融部门的改革、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经常账户收支、外汇储备、金融部门的审慎性要求、监管、降低关税壁垒和多元性的出口等等。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有序路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讨论认为一个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前提条件是: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强有力的金融制度、一个有力和有自主权的中央银行,以及及时、准确和综合性的信息披露。国内学者吴晓灵(1997)提出开放的四个条件,包括健全的财政体系、灵敏的微观活动主体、内外资金融机构税负相当、健全的金融体系和强有力的金融监管。姜波克(1999)提出资本账户开放的八大条件稳定的宏观经济状况,一定的发展水平(经济规模和竞争力)、国内金融体系的深化,微观经济主体的塑造,高效稳健的金融监管,合适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外汇短缺的消除,可维持的国际收支结构,合适的货币自由兑换。在此,姜波克首次提到了可维持的国际收支结构,但还没有明确提出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概念。
  
  二、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定义的提出与内涵
  
  在《资本账户开放研究:一种基于内外均衡的分析框架》一文中,姜波克、朱云高首次明确提出了“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概念,指出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有三种定义,包含短期与长期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短期内,经济和金融体系在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下,可以承受、消化和扭转大规模短期资金的逆向流动,从而使国际收支免遭重大影响,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第二层含义是指在长期内,在不危及内部均衡的条件下,一项账户的差额可以被另一项账户的反差额所弥补,一个时期的国际收支差额被另一个时期的反差额所弥补,即国际收支能保持跨期均衡。朱云高(2004.10)在《论资本账户开放的动态条件》一文中提出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是资本账户开放的核心条件,并在此文中“给出一个更加准确的定义”如下:
  所谓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是指,如果国际收支平衡和当前实现内部均衡的政策是一致的,这种国际收支结构就是可维持的。反之,如果国际收支平衡要求为实现内部均衡目标而采取的现行政策作一个急剧的变化(如本币急剧的贬值或强烈的需求紧缩政策等),那么这样的国际收支结构就是不可维持的。在该定义中,我们关注的国际收支平衡并不要求总量上每年都达到平衡,而是国际收支内部的结构能否保持协调和平衡的趋势。因为如果内部结构不平衡的话,即使当前能够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那么在以后的年份国际收支仍可能会恶化,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国际收支的内部结构。
  尽管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的定义被进一步修正,但对该定义的解释反而使定义变得更加模糊,此其一。其二,对于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是资本账户开放的核心条件这一命题,作者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论证,有待澄清和进一步深入探讨。
  
  三、对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定义的探讨
  
  1、内外均衡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
  尽管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似乎是一个新的观点,但在国际金融学说的研究领域,各国学者们早就对内外均衡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进行过深入探讨。丁伯根(Tinnbergen,J.1959)提出,一国政府若想达到一个经济目标至少须采用一种有效的政策工具,而有效政策工具被采行的数目须与想达成的独立的政策目标一样。多米德(Meade,J.E.1951-55)指出,在开放的经济中应该用财政政策稳定国内经济,用货币政策稳定对外经济,一国政府若单独使用某一改变政策来追求内外平衡,其结果将导致该国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之间的冲突。以上述思想为背影,60年代蒙代尔提出“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或“蒙代尔搭配法”。蒙代尔认为,在一个开放型宏观经济运行中,内部与外部平衡的矛盾可采用两种独立的政策并进行适当的搭配来解决。其中,一种政策用于解决内部平衡,另一种政策用于实现外部平衡即国际收支平衡。他认为,一种政策工具如果同时用以对付两个相互独立的政策目标,两个目标反而都不能实现。因此,要实现多少种相互独立的政策目标,就要有多少种不同的政策工具,每一种政策工具应被搭配及用来达成其最能有效达成的政策目标。假如一国政府不遵循以上的这个原则,则该国将同时脱离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并且愈离愈远。如果一国政府能够适当地搭配与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则将可以同时达成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的经济目标。当然,蒙代尔政策配合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如政策的选择单调,仅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没有考虑到利率之外因素对资本流动的影响等等,但是其理论明确地说明在资本账户开放及资本管制之间如何实现平衡,政府政策是有所作为的,问题是在政策的采用上的搭配。这种政策搭配也正是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因此,前述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的定义有待商榷,因为每一种政策工具将同时影响一国的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作者在对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下定义时,强调的是实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目标的政策之间没有冲突,按照蒙代尔的理论逻辑,这怎么可能实现呢?这是要进一步论证国际收支结构可维持性是资本账户开放核心问题这一命题所需要解释的第一点。